积极进取,抑或消极享乐?——《赤壁赋》主旨赏析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宋代文赋的代表作品。这篇课文讲的是:苏轼与客人泛舟夜游赤壁,面对清风明月,饮酒放歌,非常高兴。接着,有位客人吹箫伴奏,曲声悲凉,苏轼问其所以,客人以“生命短促”作答,苏轼就近取譬,以身边水月的“变”与“不变”之理劝解。客人终于释然,继续饮酒作乐。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这一课的难点在于主旨情感的理解,到底是消极享乐,还是积极进取?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与人生阅历有限,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本文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思想构成及本文写作背景,对《赤壁赋》的主旨情感加以分析。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要明白《赤壁赋》的主旨情感偏于积极进取还是消极享乐,我们还得从苏轼其人的思想构成说起。与多数中国文人一样,苏轼的思想体系,也是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先说儒家,自打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世的读书人都尊孔子为师,所作文章是“代圣人立言”。所以,苏轼思想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当然要属儒家思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宋文天祥《绝命词》)不管是仁还是义,都是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价值取向。孔子曾自比待沽之玉,其入世之心切,
可见一斑。虽讲求积极入世,但是儒家绝不偏执,不会一条道走到黑,也讲究变通。儒家古文经学派推之为六经之首的《周易》中有言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系辞下》)也就是说,儒家思想,是懂得变通的积极入世。比如说孔子,一生为行仁道于天下而努力,鲁国不重用他,就周游列国;列国都不用他,则退而著书授徒,传斯文一脉,以冀后世得用。周游列国期间,甚至为了理想,不顾爱徒子路的不悦,去拜见声名狼藉的卫国夫人南子。为行仁道而努力,是积极的入世。不为所用,退而著书授徒,为了理想拜见南子,都是变通。孔子的一生,就是在变通中积极入世的一生。
谈完儒家,我们再看释道两家。和儒家的积极入世相反,释道两家都是偏于消极的。释家认为万物平等,也就是说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所以得失荣辱都是空,不必为之而或喜或悲。当时有名的大德高僧佛印,是苏轼的挚交好友,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讲论佛理,故而苏轼的思想受佛教的万物平等、四大皆空的消极思想影响是很深的。而道家中,苏轼最为推崇的是庄子。他曾说过:“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庄子一生死,齐彭殇,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万事万物、是非得失都是一样的,所以讲求不争不抢,清静无为。综上所述,释道两家的共同点,既然万事万物都一样,那么凡事
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就好。
了解了苏轼的思想构成,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文中的主客问答。客之悲叹,根源何在?在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即生命短暂,不能永恒。英雄如曹操,成就过不世功业,尚不免于消亡,更何况主与客这类江湖闲人呢?比起长江来,人生太过短促渺小。而作为主人的苏轼之劝慰,则以眼前的水月为例。从变化的角度来看,水不停地流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都是在变,是一样的;从不变的角度来看,水虽流而不往,月缺还会再圆,人肉体会死而精神长存,个体会死但作为体会“代代无穷已”,即“物与我而皆无尽”,都是不变的,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人与水月都是一样的,不必羡慕水月,也不必自伤人生苦短,只需惜取清风明月,过好当下的人生即可。
文中的主客对话,是汉赋常用的手法,通过双方的争辩议论,来更好得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本文同属赋体,也采用了这一手法,主与客,其实都是苏轼本人。写这篇文章时,年近半百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大半生都已经过去了,却壮志未酬,功业未就,难免生出年华易逝、时不我与的感慨。所以客人之悲,亦是作者之悲;主人的开解,亦是苏轼的自我劝慰。不管从变的角度还是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主客二人与自然界中的水月是一样的,物我
如一,不必羡慕,与释家的万物平等和道家的齐物论如出一辙,显然是苏轼借释道的思想来开解自己;既然不能身居庙堂,心忧天下,那么身处江湖就该惜取眼前之清风明月,尽情地享受造物者的无私馈赠,则是师法了孔子的变通。从这个角度看来,情感却是出于对现实的无奈而消极享乐了。
但是,纵观苏轼一生,一味地消极享乐,不是苏轼的作风,惜取眼前之清风明月,我们应当把它看作一种比喻与象征,重点不在于清风明月之享受,而是在于惜取眼前,把握好当下的人生,积极地去作为。苏轼在《题金山画像》中概括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州是苏轼被贬谪的处所,迫于现实的无奈身处僻壤,却能积极地把握当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黄州时,元丰三年当地遭遇了一场大的瘟疫,苏轼违背对赠送药方的同乡巢谷不传外人的承诺,用圣散子方予以,使众多百姓保全了性命。在惠州时,传播插秧技术,建造水碓水磨,肃军安民,清代归善知县蔡梦麟在《重修东坡祠记》中评价他说:“寓惠三年,善政善教,百代观法焉。”在儋州时,教百姓打井取水以免于饮咸滩积水得病,研制淡豆豉为当地百姓治病。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释道两家的达观思想来自我开解,使自己身处逆境而能心态
平和。并在此前提下,以儒家变通的积极入世思想,指导自己根据当前处境,把握好当下的人生,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但达能兼济天下,穷亦造福一方。所以,《赤壁赋》的主旨思想是极积进取的。
注释:
①苏轼所游,其实是黄州的赤鼻矶。朱彧《萍洲可谈》卷二载黄州“州治之西,距江名赤鼻矶。俗呼鼻为弼,后人往往以此为赤壁。……东坡词有‘人道是周郎赤壁’之句,指赤鼻矶也。坡非不知自有赤壁,故言‘人道是’者,以明俗记尔。”
②《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③《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④《东坡全集》卷三十四《圣散子叙》:“其方不知所从出,得之于眉山人巢君谷,谷多学好方,秘惜此方,不传其子。余苦求得之。谪居黄州,比年时疫,合此药散之,所活不可胜数,巢初授余,约不传人,指江水为盟。”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林语堂.苏东坡传[M].北京:三联书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