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楼梦》的金钥匙
——《红楼梦》诗词初探
作者:***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高峰。“红楼诗词”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金钥匙。它是解读“红楼人生”之悲剧思想根源的一把金钥匙;是解读“红楼人物”心灵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是解读“红楼人物”悲剧命运的一把金钥匙。同时,“红楼诗词”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此外,它有助于我们揭开《红楼梦》中那些至今未解的谜。
[关键词]:
“红楼诗词”;“红楼人物”;“红楼人生”;红楼梦诗词鉴赏
一部《红楼梦》,堪称我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其动人处并不仅仅在于小说中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也并不仅仅在于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并不仅仅在于它形成了一门新
的学问:红学。其实,小说中那些随处可见的诗词,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地方,实在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金钥匙。单就诗词内容来说,那些诗词或充满了人生哲理,或抒发了主人公的闲情逸致,或暗示人物一生的命运,或咏物言志,都如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因人而异,似量体裁衣。
一、解读“红楼人生”之悲剧思想根源的一把金钥匙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爱情悲剧,同时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人生悲剧。书中处处充溢着悲凉之雾,充溢着人生失意的苦涩,以及世事无常的慨叹。
试看跛足道人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番话乍一听,满口都是“好”与“了”,故名曰:好了歌。那道人告诉士隐,世上万般,好便是
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番话,颇有点世事变幻无常、人生无趣的意味,虽有一定道理,不免显得颓唐。但对于痛失爱女,家中连遭不幸的甄士隐,简直是当头棒喝,打得他一念间看破红尘,毅然决然的弃家而去!他的《好了歌解注》也是如此。
其实,生活中此类悲剧比比皆是。有些人爱财如命,平日里只知道吝啬以敛钱,但等到一朝撒手归天,才追悔莫及!《红楼梦》中那些“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的人物,最终落得个“昏惨惨黄泉路近”的下场,一切的一切,都“抵不了无常性命”!所以,生活中凡事都要能看得开,提得起,放得下!“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使人联想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以及“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切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但是,对那些已经蒙冤千年的灵魂,又有什么用呢?
二、解读“红楼人物”心灵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或许因为贾家是“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缘故吧,贾家上下人等大多能吟诗作赋。尤其是宝玉、黛玉、宝钗、探春以及湘云等一干人,他们常常结社吟诗,吟咏性情。透过这
些诗的表层,我们可以进入人物心灵深处,欣赏他们的志向抱负,感知他们的情感世界。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充塞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明为叹息花落春去难寻觅,实为对自身长期寄人篱下,生命如落花般漂泊无依的生存处境的真实写照和悲叹。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
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