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暗示艺术
作者:李洋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6
        要: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这部古典文学名著即以其丰富的生活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奇蕴平中,意在言外是其创作的一大艺术特点,本文拟从人物姓名、书中诗词、人物语言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的暗示艺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新的角度来阐释《红楼梦》的艺术创作特点。
        关键词:红楼梦;暗示艺术;姓名;诗词;语言
        作者简介:李洋(1991-),女,吉林省农安县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杰出小说,作者上自达官贵人, 下自平民百姓,林林总总的为我们勾画出了九百多个人物形象。其语言朴素平淡,却构成了十分奥秘的艺术境界。作者巧妙地使用暗示艺术,通过朴素平淡的生活语言,暗示极为深广的表达内容。言外之意,意外之旨,发人深思。本文拟从人物姓名、书中诗词、人物语言三个方面对《红楼梦》的这种暗示艺术经行分析研究。
        一、人物姓名,皆有寓意
        清人洪秋藩在《红楼梦抉隐》中说:《红楼梦》一姓一名皆具精意。这里说的具精意意在说明人物姓名是人物的具体代号,尤其红楼梦中按人制名,通过利用谐音、拆字等手段,暗示人物之间的关系,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甚至暗示出创作者的主观褒贬意图,这其实是作者精妙娴熟的驾驭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如甄士隐贾雨村,便取自真事隐去,假语存焉之意,暗示了作者用假语真事的创作意图;贾化,自时飞,又取自假话,实非也之意,在暗示了人物性格的同时,又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冯渊,为了英莲,被薛蟠活活打死,生不逢时,其冤深矣。实为逢冤;又有娇杏,取自侥幸之意,暗示了人物由一个小小丫鬟因缘际遇成为官太太的命运;另外最为典型的红楼四春,即 元(春)、迎
(春)、探(春)、惜(春) ,谐音又取原应叹息之意,暗示了作者对于贾府衰落的无可奈何之情
        二、书中诗词,皆有隐意
        将诗词艺术溶于小说创作,用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这是古典小说创作中的一种常用形式。《红楼梦》也未能免俗,且其在诗词运用上有着独到的妙处,即是指暗示。通过诗词描写,或是暗示人物命运起伏;或是暗示家族兴衰成败;亦或是暗示作者的主观意图。 如有关黛玉和宝钗的画面与判词:
        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通过画面暗示 了黛玉和宝钗各自的人生遭遇和命运结局。可叹这句说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堪怜这句则说的是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尤其后两句中的玉带,依然是说黛玉,这句的前三个字倒读谐音即其名。从画面的两株枯木(双),又暗示
着黛玉泪而死,又因玉带,象征着官宦的爵禄和上流社会的生活,所以这里其实也暗示了宝玉为怀念黛玉而弃绝一切世俗欲念出家为僧的意思。最后提到的金簪,即是指宝钗,又同,前三字暗点其名。光灿灿的金簪,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其实是对宝钗人生结局的一种暗示。再看书中副册关于香菱的画面和判词:
        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画面中的莲枯藕败,暗示一种悲剧的惨淡结局。根并一句暗点其名。香菱本名英莲。莲就是荷,菱与荷同生池中,所以说根在一起 ,平生遭际堪伤是说她的遭遇极其不幸。自从二句,是说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为妻后,香菱就被迫害而死了。两地生枯木,两个字,加上一个字,是金桂的桂字,魂返故乡,即指死亡。符合册子上所暗示的悲剧隐意。
        三、人物语言,皆有深意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是极富个性化的,体现着人物特点,这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
段,同时还带有很强的暗示性特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红楼梦》中的语言多是富有深意的。语言之中寄托着人物浓厚的思想情感,暗藏着人物心灵深处的真实想法,甚至暗示着作者一些没有正面刻画出来的故事情节(即话外之话),给作品增添了无限魅力,引人入胜。如第二十八回,贾母房里的丫头叫宝玉、黛玉去吃饭,黛玉走了宝玉没走,之后有这样一段人物对话:
        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宝玉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林黛玉道:理他呢,过会子就好了。
        这段话中理他呢,过会子就好了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宝玉说的,另外两次都是黛玉说的。黛玉这看似平淡的重复,其实暗含着她对宝玉的一腔痴情和得不到理解与尊重的辛酸之情,同时也暗示是着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黛玉常为吃醋与宝玉吵架拌嘴,有时也伴随着奚落嘲笑,但这些的出发点无疑还是一个情字。例如第八回,黛玉奚落宝玉听宝钗的话,比圣旨还快;第十九回,黛玉取笑宝玉是否有暖香来配人家的冷香;第二十回,史湘云来了,黛玉讥笑宝玉
若不是被宝钗绊住,早就飞来了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所串联起来的话语,其实都是黛玉对宝玉情感的摸索与触碰,暗示着一种真挚情感的静水流深。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M].陕西:三秦出版社,1992.
        [2]洪秋蕃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抉隐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红楼梦卷[G].北京:中华书局,1963.
        [3]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梁归智.石头记探佚[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