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红楼梦》中代拟诗词反映的人物性格
作者:邓秋颖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2
        要:《红楼梦》中有许多作者代拟诗词,这些诗词对作品中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宝、黛、钗诗词为例对作者代拟诗词的这一作用予以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代拟诗词;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023-01
        《红楼梦》是文备众体的百科全书,汇聚了众多体裁的诗文佳作。这些诗词并非独立存在,蔡义江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认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的诗词不单单是情节发展的点缀之笔,而是与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本身就是表现对象。这些诗词从作者角度来看,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是人物自作诗词;其二是作者站在客观立场的评论诗词。本文主要分析作者为人物代拟的诗词在小说创作中对人物的塑造上所起到的作用。
        林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鄙视科举仕途,追求自由恋爱,反对世俗观念。她灵气逼人,才气纵横,在大观园的诗歌王国里,她的诗词新颖奇特,独树一帜。她的诗词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一个字。以哀音三部曲”——《葬花吟》、《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桃花行》,以及《题帕三绝句》为代表。它们记录了诗人一身悲酸的心路歷程,揭示主人公压抑悲愤的心理变化,并预示了主人公的悲惨结局。《葬花吟》一诗中,诗人以暮春落花自况,从多个视角谴责境遇,表露心迹,宣泄愤恨:其中有惋惜,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有伤感,如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有憧憬,有绝望,如尔今死去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写来声声无奈,字字泣血,句句哀鸿。《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全诗围绕一个字,把一个风雨连宵的秋夜,渲染得无比萧条冷落、凄切惨淡;把一个处在风雨交加的秋夜中,彻夜不眠的少女形象,表现得无比孤独愁闷,忧愁伤情。这充分反映了林黛玉身受封建势力重压而又不甘屈服,不满黑暗现实,而又不到出路苦闷彷徨的心理状态。诗人在《桃花行》一诗中,虽然面对着树树烟封一万株,烘搂照壁红模糊鲜艳的桃花,却只落得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凄凄惨惨的结局。诗人用拟人化技巧让人映花,花衬人,达致人与花浑然一体的境界。《题帕诗》三首七言绝句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宣言。三首诗通篇写泪,她以
抛珠滚玉点点与斑斑的眼泪向宝玉诉说心中的万种柔情和深深爱恋。这些诗词充分反映了林黛玉不同的精神面貌。
        相反的,薛宝钗却是封建社会的卫道者,坚信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封建伦理,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相信仕途经济,熟读四书五经。她体貌雍容华贵,善于阿谀奉承,善于笼络人心。她博闻强记,诗才也很高,在大观园众闺阁女诗人中,只有她的诗可以与林黛玉的相抗衡。她的诗词也恰如其人,处处体现一个字。这里的是指通达人情的意思。她的《咏白海棠》一诗中,珍重芳姿昼掩门,她以端庄淑女、才人的形象出现,欲偿白帝宜清洁红楼梦诗词鉴赏期望着自己的玉洁冰清为圣上赏识和垂青。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是一个经史子集无所不知,诗词曲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样样在行的博学多才的才女。曹雪芹通过《画菊》一诗,刻画出薛宝钗熟娴画艺(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自负不凡(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的才能和个性。柳絮词《临江仙》是薛宝钗独占鳌头的代表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清云挖掘了薛宝钗灵魂深处的东西,她信心十足,坚信一定会出人头地。这首诗揭示出一个踌躇满志,野心勃勃,处心积虑的生动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的诗词也反映了贾宝玉丰富的个性。他的四时即事诗(第二十三回),《
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和《冬夜即事》写的是贵族公子四季生活中的闲情逸趣:有春天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的愁绪;有夏天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的慵懒;有秋天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拨素烹茶的煮酒烹茶;有冬天女奴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吟诗对酌。诗里主人公所追求的是生活中悠闲自在的意趣,而不是官场中的浮沉得失和尔虞我诈,这就是贾宝玉思想个性的基调所在。他写的蜡屦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访菊》第三十八回)和冷吟秋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种菊》第三十八回)亦抒发同样的意趣。贾宝玉的《诡画词》(第七十八回)叙写林四娘辅助恒王伸剿叛乱,最终战死沙场的忠义事迹。他表面上,以歌颂诡画将军--林四娘为名,实际上却把矛头直指统治阶层的昏庸无能,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贾宝玉的反叛个性和叛逆精神在此益发鲜明。
        以上所引述的诗词都是曹雪芹精心策划,为书中人物代拟的。他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素养、思想志趣、性格特征,并巧妙地配合了他(她)们的身世、阅历、遭遇、命运和结局,呕心沥血地创作了这些诗词,为整部《红楼梦》增添了许多亮采。
        参考文献:
        [1]刘耕路著.红楼梦诗词解析[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2]蔡义江著.蔡义江点评红楼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3]王士超注释,李永田整理.红楼梦诗词鉴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