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赏析
薛宝钗《咏白海棠》诗赏析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首句表明宝钗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她时时刻刻讲“礼”,把自己的身份、名节看得很重。“淡极始知花更艳”一句暗示了宝钗的冷淡的性格。整首诗来看,写白海棠的洁白、淡雅、端庄,完全符合封建贵族小的道德标准。
林黛玉《咏白海棠》诗赏析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首联写主人公率性地栽养白海棠,她碾碎洁白的冰块当作泥土,用美玉当作养白海棠的花盆。写出了林黛玉的任性,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气质。
颔联写白海棠长成了,洁白的颜像三春的梨花,悠悠的花香似寒冬的腊梅。
颈联写朵朵海棠花是月中的仙人裁减而成,那花瓣上的露珠好似闺中的怨女滴下的眼泪。这里是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娇弱多病的小形象的写照。
尾联承上联表面写白海棠在月夜里默默随秋风浮动,似有千言万语但无人倾诉。其实写出了林黛玉的孤独寂寞、孤高自赏,难觅知音的愁苦情怀。
这首诗写得风流别致,即构思巧妙,潇洒飘逸。
林黛玉《问菊》诗赏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红楼梦诗词鉴赏这首诗最能体现林黛玉的性情。首联暗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诗人走近菊花,跟菊花喃喃私语。颔联写菊花的“孤标傲世”,花开独迟,正是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性格的写照。颈联写菊花在花圃里寂寞,在深秋季节深沉相思,也是林黛玉的孤独寂寞、相思无人能解的痛苦生活的表现。尾联说无人可做菊花的知音,自己愿意与它“话片时”,正是她苦闷之情无人可诉的情感的流露。
此诗新颖别致,构思巧妙。多次发问,问得巧妙深刻,把菊花当作自己的知音,尽情倾吐内心的情感,真是达到了花人合一。因为无人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花契合,故而她的诗比别人的更真实、更自然。
林黛玉《咏菊》诗赏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吟。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片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首联紧扣诗题,描述主人公为写菊花诗着魔一般地思索和推敲的情景。颔联中的“临窗写”,“对月吟”,生动地描摹了主人公吟咏菊花诗的情景。颔联是黛玉借“咏菊”来抒发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情怀。而在尾联中,黛玉将陶潜引入诗句,既歌颂了菊花的高风亮节,也暗示了自己高洁的品格。整首诗深婉、秀美,只有聪慧灵秀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篇。
林黛玉《菊梦》诗赏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羡庄生梦,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惊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首诗的构思很巧妙,表面上写菊花在篱畔深秋之时酣睡入梦,好像是剩云驾月,有登入仙境之感,突然阵阵蟋蟀的鸣叫把她惊醒,眼前是寒烟衰草的凄凉情景,顿时失去了
快乐,幽怨之情无法诉说。其实它仿佛是说谶语,黛玉用拟人手法写菊花的梦境,为了暗喻自己梦幻般的情思。此诗格调沉郁,情感悲凉,诗中“和云伴月”“登仙”都是不祥之词。颔联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远离尘世、清净自守的追寻,符合黛玉的孤高傲世的性格。至于颈联和尾联所描绘的凄凉颓废的景象,写出了黛玉的满腹忧愁无从表达,多愁善感的天性,正是对黛玉凄惨结局的暗示。
香菱咏月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用团圆。
香菱本是大家闺秀,沦落为丫鬟侍女,实属不幸,但她的聪明灵秀,学起诗来也进步很快。她在大观园里众妹的感染下,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名师黛玉指点下,写出了这首不错的咏月诗。
这首诗构思巧妙,借咏月来怀人,较有深意。前两联描写了月夜的洁白寂寥之境,衬托出后两联的离人思远的伤感之情,后两联是直接抒发离愁别绪,毕竟香菱是少时就被拐卖的孤苦女子,她对亲人的思念尤甚。
唐多令
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次词缠绵悱恻,黛玉从飘荡不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和爱情的无奈,倍感凄
凉。于是她以游历过百花洲的西施、居住在燕子楼的关盼盼自比,来抒发伤感之情。这些红颜薄命之人,犹如随风飘舞的柳絮,命运凄苦,自己难以把握,令人同情。
临江仙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薛宝钗的词包含欢愉与乐观的情绪。一方面这同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作者为了让她登高跌重而作的铺垫。柳絮即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但无根的柳絮最终还是要接芳尘,随流水的。她把未来想象的很美好,然而她的结局却无比的凄惨,作者的这样安排加深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让黛玉的悲伤之词与宝钗的欢快之词形成鲜明的对比,应该又是作者刻画她们不同思想性格的手段之一。
展开全文阅读
林黛玉《葬花辞》赏析
黛玉在怡红院外叫人开门,却没有人应答,不禁心生不快,看到落花,又伤感自己的寄人篱下,便站在墙角的花阴下暗自垂泪。第二天是花祭之日,黛玉就荷锄葬花,边哭边唱,就是《葬花辞》一诗。
该诗是林黛玉慨叹身世遭遇之作,亦是曹雪芹塑造黛玉形象、体现黛玉性情的主要作品。此诗在风格上模仿初唐时期的歌行体,把黛玉的感情和志趣抒发得淋漓尽致。
首联“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描写了花儿纷飞,无人怜惜的凄凉场面,引起来黛玉伤感。“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只有谁?”黛玉由花儿的命运联想到自己的孤独无依、前途未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写出了贾府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人情的冷酷和封建思想的钳制。“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写出了黛玉的悲伤孤寂、彻夜难眠的心情。“愿侬此日生双翼,虽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几句写出了黛玉的对人生理想的困惑,孤高傲世、洁身自爱的个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是黛玉对自己的不幸遭遇的悲叹,也预言她将死于春残花落的时节。这首诗可以看作是黛玉为自己写的谶诗,她泪洒落花,其实就是感伤自己的悲惨的命运,为自己的红颜薄命哭泣。
吴培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