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凤弄权铁槛寺”凤的人物塑造
作者:***
来源:《博览书·教育》2014年第11期
关键词:“王凤弄权铁槛寺”;人物塑造;批判主题
《红楼梦》第十五回的一个片段“王凤弄权铁槛寺”,主要写的是王熙凤主持秦可卿的丧事,送殡到贾府家庙铁槛寺,料理善后,老尼姑净虚与王熙凤趁机勾结,密室策划,凭借贾府的势力,强行拆散民女张金哥和小尼姑智能儿的婚事,造成了两幕殉情自尽的人间婚姻和爱情悲剧,以各自不同的思想意义,交错而出,相互补充,突出的表现了批判封建制度的主题。而在这一切都是通过作者卓越的人物塑造艺术出来的,本文就“王凤弄权铁槛寺”一个片段谈谈凤人物的塑造。
一、运用朴素简练的白描手法和言行,表现凤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
在“王凤弄权铁槛寺”片段中,净虚拉线搭桥,坐收渔利,她情有所偏袒,心有所依违。分明是张家老财要攀高结贵,爽约退婚引起守备大闹,诉之以法,打官司告状;但她偏偏拿不是当理讲,把守备硬说成“不管青红皂白”,无理取闹。所以她初语含糊,闪烁其辞,没头沒绪,破绽百出。曹雪芹正是通过声口的细节描摹,勾魂摄魄地展露出这个江湖骗子那种卑污虚诈的心灵状态。净虚的这段说词,看似语无伦次,逻辑混乱,但她能够深深抓住凤的贪婪好货的心理。张口就安下一个肥肥的诱饵,大大的陷阱:张家是一个“大财主”,到最后又着重点明,若是肯帮忙,“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愿意”。凤心机深细,世情谙练,她既要把银子捞到手,又要不失大家身份,于是作者就用叹为观止的艺术腕力描写一个勾心斗角的精彩场面:
凤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稀罕他的谢礼,倒象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
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
在这里,作者在人物的一言一行的如实描绘中,渗透人物的复杂的隐蔽的心理活动。凤虽知道这事见不得人,也要趁机捞财,嘴上说不干这样的事,但也不能一口回绝,轻轻一句“这是倒不大”,既是向对方暗示一个信号,这事我能办,大大的吊足了对方的胃口,等待对方咬钩。狡猾的净虚自然参透凤的以退为进的把戏,表面很失望,“打去妄想”,暗地里盘算招数,于是就使出“激将法”。凤何等“聪明伶俐”,当然知道净虚的鬼计谋,只不过贪婪成性,喜欢逞能的王熙凤拒绝不了这个老法子,所以只能顺势而下,“发了兴头”,本相尽露,张口就要“三千银子”;“ 阴司地狱报应”她“从来不信”;“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这段文字没有有一点心理刻画的痕迹,但通过朴素简练的白描手法和言行,每一句话都蕴藏着丰富深刻的人物心理内容,表现人物心灵深处剧烈的交锋和搏斗。
再如:“我比不得他们扯蓬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斯做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这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鬼话,当然骗不了谁。但我们通过凤的话,看到了要了银子还要为自己涂脂抹粉的凤,充分揭示了这个封建统治者极端的虚伪和心里的丑恶。
二、借助人物形象在矛盾联系中的补充映衬获得充实、丰富的人物性格
《红楼梦》之所以主题容量宏博深广,艺术含蓄隽永,当然构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就是借助人物形象在矛盾联系中补充映衬,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从而获得了充实、丰富的人物性格艺术效果。老舍《月牙儿》虽是短篇小说,但把母女两代人放在作品表现社会主题大环境中分析,就会拓展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母女两代,互为补充,构成了完整的一个女人,在那黑暗的社会无论怎样的抗争,从生到死,都不会摆脱不了天上人间哀怨悲歌的结局。母女两代人物相辅相成,获得了充实、丰富的人物形象,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
“王凤弄权铁槛寺”中,净虚这个老尼姑,虽身处“五蕴皆空“的佛门净地但身不净,她假借宗教活动这个“方便法门”,交通官府,奔竞权门,长袖善舞,为虎作伥,一面高诵“阿尼陀佛”,一面巧言令,鼓弄如簧的毒舌,通关节,下说辞,干着杀人不见血的勾当。面对善于察貌观,巧于趋奉贾母,必然也喜欢别人奉承自己的凤,自然能够抓住凤的心里特点,投其所好,见机而作。于是她给凤大戴高帽:“这点子事,在别人是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眼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以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
银大小事见奶奶妥帖,越性都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这段话看出净虚这个老尼姑也是一个精通拍马艺术的高手,这些话满足了凤逞强好强的心理,又能体现对凤“金体”的关切,又能自然的督促她快些行动干那件事的目的。净虚和凤相辅相成,同时也相反相成,从而塑造了鲜活的人物,突出批判了封建制度的主题。
三、章法井然,前呼后应,浑然一体
“王凤弄权铁槛寺”这个故事片段,开始写凤为了表现她的“尚排场有权势”,不与众人同住铁槛寺,一定要自己下榻馒头庵。这就为她弄权造就了适合的环境,同时也从社会地位的气势等,给她能随意弄权渲染出充足的氛围。
再比如,凤一进馒头庵跟净虚寒暄,就点出净虚是贾府的常客,平日里就同贾府的太太,奶奶有过经常性的接触,对贾府的上上下下、社会关系和凤的性格心理都了若指掌,所以在文章中,净虚能够水到渠成的迎合凤,我们不感到唐突,就是作者颇具匠心的艺术架构,让文章前后照应,收放自如,浑然一体。
通过“王凤弄权铁槛寺”一故事片段,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了《红楼梦》的每一个场面,
每一个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实际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每一处描写都是千锤百炼,自然浑厚,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天地。“极炼如不炼,出而本”。
参考文献: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论红楼梦的女性视角,李帆.,2005.(9).
[2]《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试析红楼梦女性主义观念的确立与消解》,高娓娓,2006.(7).
王熙凤人物分析 [3]《简明中国简史》,张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1).
[4]《当代人(下半月)·论红楼梦的人物细节描写》,周昕,2008.(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