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红楼梦》人物王熙凤的
语言技巧
摘要:《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善于为人处事,尤其擅长使用语言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物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选取王熙凤的一些语言作为语料进行话语分析,解析人们是如何用语言做事的,以期给人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带来启发。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红楼梦》;王熙凤;语言技巧
引言
著名的红学家王昆仑先生曾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恨凤,骂凤,不见凤想凤。” 凤即王熙凤,她并非《红楼梦》中的第一女主人公,但在《红楼梦》中有着一种支柱作用。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王熙凤文化水平不高,其言语大多来自生活,通俗易懂而不俗气,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令人折服,使她在贾府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她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身为荣府里的大管家,和各人等打交道,都能应付自如,表现得不卑不亢。本文试图用言语行为理论对王熙凤的典型言语进行分析,
通过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揭示王熙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为人处事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美国的哲学语言学家约翰.舍尔(Searle) 又在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该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62年, Austin 发表了 《如何以言行事》(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著作中指出,人们说话本身是在实施某种行为而这种行为是通过语言表达而得以完成 , 因此他把这种行为称为言语行为 (Speech Act) , 而他的理论被学术界称为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 。在Austin 看来 ,人在说话时 , 或者说在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时 , 往往同时包括或者要完成三个子言语行为 , 即言内行为、 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言外行为是表达说话者的意图的行为,它是在说某些话时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是通过某些话所实施的行为,或讲某些话所导致的行为,它是话语所产生的后果或所引起的变化。1979年Searle继承和发展了Austin的理论,
将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直接言语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语言的字面意思传达行为的意图,而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Searle言外行为分为五类,每一类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普遍的目的。这五大类是:
阐述类:陈述或描述说话者认为是真实的情况
指令类:试图使听话者做某些事情
承诺类:说话者自己承诺未来要有一些行为。
表达类:表达对某一现状的感情和态度。
宣告类:通过说话引起骤变。
言语行为理论为增进人们的语言知识和深化语言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 在各领域引起极大的反响。
二、《红楼梦》中王熙凤语言分析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经典语言颇多,书中许多地方都体现出王熙凤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从中选取王熙凤的一些语言作为语料,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进行话语分析。
1、王熙凤初见林黛玉(第三回)
    《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来到贾府,王熙凤初见林黛玉。下面对王熙凤本回中的一些语言进行话语分析。
1)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2)天下真有这么标致的人物,我今儿可算见了!
3)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
4)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他们歇歇儿去。
首先第一句是林黛玉初到贾府,大家都来热情迎接,而王熙凤珊珊来迟时的一句开场白。其言内行为是说自己来迟了,没赶上迎接远道而来的林黛玉。言外行为是表达自己因来迟未能迎接远客的歉意。言后行为则是获得贾府人及林黛玉的谅解。第二句是王熙凤见到黛玉时对
其美貌进行的夸赞。言内行为是说原来不相信世上会有像黛玉这么标致的人,今天头一次见到。言外行为是夸赞黛玉极其美丽。产生的正面效果是通过这种恭维语哄得黛玉的开心,拉近两人间的距离,负面效果是可能会引起在场的其他女子如迎春,探春等的不满。第三句是王熙凤询问黛玉一些情况。其言内行为是询问情况,言外行为是表达自己对黛玉的关心,产生的效果是使黛玉感到亲切和温暖,进一步拉近两人关系,同时展现凤对待客人的尊重和礼节。第四句是王熙凤对下人的吩咐,属于指令类语句。其言内行为是命令下人安排屋子,言外行为是间接地传达对黛玉的关心,产生的效果是让黛玉感觉到自己对她的关心和照顾,同时还哄得一旁的贾母的欢心。这四句话中前三句的言外行为属于表达类,分别表达了歉意,赞美和关心。第四句言外行为属于指令类,使听话者做某些事情。王熙凤初见黛玉时说的话虽然很通俗,但都很恰当和巧妙,产生的效果是体现出王熙凤待客的礼节,同时又哄得贾母的欢心,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由此可见王熙凤通过语言做事的高超技能。
2.第六回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女婿王氏的祖上曾与王熙凤之祖王夫人之父连过宗。而后家族渐渐衰败,生活艰难,因此刘姥姥才想进荣国府投靠金陵王家,以求得一些接济。面对这个远道而来又心有所图的穷亲戚,王熙凤应付自如,语言技巧堪称巧妙。
1)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这两句话是王熙凤刚见到刘姥姥时说的,其言内行为是责怪刘姥姥不和自家多走动,关系才疏远了。言外行为是想表达我们王家并不会因为富贵而瞧不起穷亲戚,亲戚之间应该多联系的意思,以此来拉近两人的距离。话语产生的效果,也就是其言后行为是拉近了与刘姥姥的关系,使刚进荣国府的刘姥姥感觉不那么生疏,同时维护了自家形象。
2)论起亲戚来,原该不等上门就有照应才是;但只如今家里事情太多,太太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是有的。我如今接着管事,这些亲戚又都不大知道,况且外面看着虽是轰轰烈烈,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你既大远的来了,又是头一遭长这个口,怎么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鬟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还没动呢,你不嫌少,先拿了去用吧。
这番话是刘姥姥说明自家贫困的状况,暗示王熙凤予以接济时,王熙凤作出的回应。面对算是远房亲戚的刘姥姥的请求,家里管事的王熙凤既不好意思拒绝,落下嫌贫爱富的话柄,又得维护自家利益。她说这几句话的言内行为首先是解释之前没有对亲戚照应的原因,然后说
明荣国府虽看起来风光,也有难处,最后是提出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其言外行为其实是先通过解释让刘姥姥理解之前没有对亲戚照应的原因,接着再“哭穷”,以降低刘姥姥的心理期待,最后再提出给刘姥姥二十两银子,以表现自己的慷慨和真诚。此番话达到的效果是使刘姥姥理解自己的处境,欣然接受接济,不但不会觉得王熙凤给的少,反而会感谢王熙凤的慷慨相助。同时王熙凤通过这一行为既维护了与远亲的关系,又维护了自身的利益。此番话的中间两句属于间接言语,前句表面意思是说荣国府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风光,间接地表达出“照应亲戚会有困难”的意思;后句表面意思是刘姥姥大老远来了,不能让她空手回去,间接地表达出“我们会对你有所照应”的意思。王熙凤在此情况下的间接言语行为使其语言的意思表达地更委婉,更易令人接受。
三、结语
    言语行为理论强调人们说话本身是在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实施行为,人在说话时 , 或者说在实施一个言语行为时 , 往往同时包括或者要完成三个子言语行为 , 即言内行为、 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一般说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为更好地达到一定的目的,说话者不但要组织好自己的言内行为,使它最有效地表达言外行为,同时又要密切关注它的言后行为。
一旦言后行为是消极的,对说话者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说话者应迅速调整言内行为,重新组织语言,以期弥补刚才的失误,争取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要求说话者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说话的同时密切关注受众即听者的反应,并揣测听者的心里,并据此实施自己的言语行为。而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仅要仔细听言内行为,还要透过言内行为揣摩出言外行为,推测出说话者的目的及心里,并据此做出相适应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把握主动权,使用语言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2]张丽杰. Austin与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2)
[3]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王熙凤人物分析
[5]Austin,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Clarendon Press,1962.
[6]Searle,J. 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Press,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