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知多少?
一、《秋词》两首。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嗾人狂。
二、秋诗秋词。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观沧海》【三国·魏】曹操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歌行》【三国·魏】曹丕
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竹枝词刘禹锡——《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5.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题苏公林亭》【唐】钱起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雨霖铃》【宋】柳永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唐】杜甫
8.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唐】杜甫
二、刘禹锡其人。
刘禹锡,洛阳人,被称为“诗豪”
刘禹锡从小饱读诗书,对文学很痴迷。他还是个少年郎时,无意间遇到皎然和灵澈,听他们讲佛吟诗,风雅无比,从此认定他们是高人,一有机会,就跑到佛寺里替他们研墨,陪着他们吟诵诗歌。皎然、灵澈见一个小孩子这么好学,皆曰:孺子可教也!
在皎然和灵澈的教诲下,刘禹锡悟出了“片言明百意,坐驰役万景”的作诗之道。他所作的《乌衣巷》,文字简洁,意境深远,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重用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等人,让他们改革弊政、革新政治。王叔文非常器重刘禹锡,遂邀请刘禹锡,柳宗元等一起“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半年后改革因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而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府司马,史称“八司马”。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先后三次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历时二十三年。
刘禹锡生性乐观,比屈原想得开。他把谪居生活当作免费旅游,心情好时,就到洞庭湖边散散步,看看俊男靓女打情骂俏,写写民歌,《竹枝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心情不好时,他就拍着蚊子,吟着《聚蚊谣》,嘲弄长安的那帮佞臣: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转眼10年过去了,朝中有些大臣念起了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好处,觉得他们都是有才干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宪宗,把刘禹锡和柳宗元调回了长安。
刘禹锡回到长安时正值春天,城中玄都观里的桃花开得正艳。朋友约他到玄都观赏桃花,刘禹锡闲来无事,欣然应允。
观里的桃树刚栽了没几年,满树粉红,灼灼照人。刘禹锡有感而发,就写了《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是名人,他这篇新作一出来,很快就在长安城中传开了。有些大臣本来就对朝廷召回刘禹锡有意见,读了刘禹锡的诗,就开始琢磨:“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是想表达啥意思呢?莫非他是在讽刺新提拔的权贵?
这下子可惹了麻烦。有人到宪宗面前告状,说刘禹锡讽刺朝中大臣,目中无人。于是,刘禹锡再次被下放,朝廷让他到播州,也就是今贵州遵义市当刺史。刺史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升了官,但播州比郎州更远、更偏僻,去那儿当刺史,更惨更愁人!
刘禹锡的母亲这时已经80多岁了。让老人跟着自己到播州受苦,情何以堪?刘禹锡犯了难。
关键时刻,柳宗元站出来了。柳宗元的境遇也不好,回朝以后,“上面”安排他到柳州当刺史。柳州地处广西,也很偏远,但好歹比播州强一点儿。柳宗元有心帮助好朋友,就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他跟刘禹锡的就任地点对调,让他到播州去。
刘禹锡在连州苦熬了数年,直到裴度当了宰相,才又被调回长安。此时又值暮春时节,刘禹锡想起了害他被贬的玄都观桃花,于是故地重游。可他到了玄都观,只看到满地燕麦和野葵。原来,当年栽桃树的那个道士已经死了,观里的桃树没人照料,多半已枯死了。
他回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又联想到当年打击他的宦官权贵,感慨万千,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如果说,刘禹锡第一次写玄都观桃花,乃是无心之作,那么这次,他则是摆明了要跟奸臣叫板。果不其然,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臣听到此诗,极为恼怒,在皇帝面前说了刘禹锡不少坏话,于是,刘禹锡又开始倒霉了。
这时已是公元821年,刘禹锡已经年届五旬,经不起折腾了。可朝廷却偏要折腾他——先是把刘禹锡塞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受了几年罪,然后又把他赶到了和州(今安徽和县)。
那和州的县官也不是好东西,他见刘禹锡是失势之人,就给刘禹锡分了一间很破烂的“宿舍”,让他面江而居。可刘禹锡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很高兴,还写了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听说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的住处从江边迁到了河边。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快气疯了!干脆派人把刘禹锡赶到了县城里的一间斗室
中,心想,这下你作不成诗了吧?可刘禹锡哈哈一笑,竟写出了超
凡脱俗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当然,这个故事的情节未必全是实情。史料记载,刘禹锡到和州后任刺史,乃是行政一把手,估计没人敢欺负他。但刘禹锡身处逆境,却能保持开朗豁达的心态,这倒是千真万确的。
公元826年,在宰相裴度等人的关照下,刘禹锡授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准备返回洛阳。行至扬州,他遇到了也要回洛阳的白居易。两人一见如故,把酒言欢。刘禹锡一激动,一首传世佳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喷薄而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唱一曲,暂凭樽酒长精神。
白居易听了刘禹锡的遭遇,本来就对他宁折不弯的高贵气节十分佩服,再见此诗,不由击节赞叹:刘郎真乃“诗豪”也!
刘禹锡回到洛阳后,几度宦海浮沉,于公元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71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