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苏州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晚年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故又称秘书刘尚书。目录
生平
刘禹锡一生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从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到德宗贞元六年(790年):他19岁前的少年时期;
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到顺宗永贞元年(805年):从他20岁到34岁走上仕途,参加政治革新时期;
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从他35岁到55岁的贬谪时期;
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武宗会昌二年(842年):从他56岁到71岁去世的晚年时期。
家世及早年
刘禹锡先世为匈奴人,七世祖刘亮在北魏任冀州刺史,随北魏孝文帝迁入洛阳,改汉姓,故自言系出中山(治所今河北省定州市)。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寓居嘉兴。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刘禹锡幼年即开始学习写诗,19岁之前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江南。[1]
出仕与改革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此时刘禹锡锐意仕途,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与柳宗元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病死,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在皇帝支持下,为解决当时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刘禹锡深受王叔文器重,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对当时的朝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两度贬谪
唐宪宗即位,由于藩镇和宦官集团的压力,王叔文改革宣告失败,王叔文被杀,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荆南,又改授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共有八人,
史称“八司马”。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在被贬期间,刘禹锡接触到民间风俗,作《竹枝辞》十余篇,并深感不得志,创作《问大钧》、《谪九年》等诗赋数篇。
元和九年(815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被召回长安,欲任南省郎。但是刘禹锡在游览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又名《玄都观桃花》),讽刺时政,招致不满,不久又被贬为播州刺史。
后经御史中丞裴度以其母年迈为由说情,改授连州刺史。因为思想的极度苦闷,刘禹锡开始将佛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与僧人多有往来,但并没有陷入消极的精神状态中。元和十四年,刘禹锡母亲去世,遂回洛阳守丧。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授夔州刺史[7]。长庆四年,调任和州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卸任,并于次年春返洛阳,再次游览玄都观,作《再游玄都观》诗,表达对权贵的蔑视与自己决志。
晚年
刘禹锡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入朝,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因裴度推荐,兼集贤殿
学士。大和三年,改官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五年(831年),裴度罢知政事,刘禹锡也被外放,任苏州刺史。大和八年,任汝州刺史。大和九年改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年)秋,刘禹锡因患足疾,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裴度写诗唱和。后曾加检校礼部尚书、秘书监等虚衔。晚年多病,会昌二年(842年)秋逝世,享年71岁。临终前写文章《子刘子自传》。
文学成就
诗歌
刘禹锡擅于写诗,诗风朴实流畅,其诗作受到当时的众多诗人及民众的喜爱,其与白居易的交情甚笃。今存诗八百余首,内容丰富,一部分是反映人民生活、抨击社会现实的作品,一部分是咏史、怀古、抒情的作品,一部分是融入民歌风情、民间景况的作品,还有一些描绘山川风光的作品。由于他重视友情,与友人酬唱的作品也非常多。
所作多首《柳枝词》《竹枝词》《杨柳枝词》融入民歌特,广为传唱。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问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情。
两首政治讽刺诗,与他一生政治遭遇有关,从中可见他的性格,亦是重要作品。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时此观中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红桃满观,如烁晨霞,遂有诗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为主客郎中。重游兹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咏古诗、怀古诗中多有佳作,如《乌衣巷》《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等。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竹枝词刘禹锡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韵文
《陋室铭》是韵文中借物抒情的名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该文被中国大陆地区高中语文教科书收录。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散文
刘禹锡在唐代古文运动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鄙弃骈体文,认为文章应该是“见志之具”,重视论说文,骚赋也比较有特。其中最有分量者如《天论》、《华佗论》、《明贽论》等。
评价
文学方面,刘禹锡是中唐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同时,尤以诗歌著名,与白居易交好,合称“刘白”,多有诗歌应酬。白居易称他为“诗豪”,相当推
崇。政治方面,刘禹锡是王叔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参与者。他热爱生活,关注民生,具有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些特点在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