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60题)
1、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一课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
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答案】 B
2、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
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答案】 B
3、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
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
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
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
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
【答案】 D
4、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
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
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
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
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了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
【答案】 D
5、阅读某教师的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A.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参考高中学生的生理发展状态
B.课堂教学的高潮要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形成
C.教师的语言具有艺术性与节奏感可使课堂富有和谐的音乐美
D.有趣的提问可以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答案】 C
6、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 C
7、阅读以下《口语交际·讨论》的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讨论属于组织中的口语交际,讨论前需要明确各自的分工
B.组织者结合学过的内容、提出需要共同讨论的、着手解决的问题
C.讨论的总结与汇报、是讨论的必要环节,能进一步形成讨论的结果
D.记录者做的记录,只拿给老师看,对学生下次口语交际课没有任何意义
【答案】 D
8、下列有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学习任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
B.“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贯串整个高中阶段,既有课内活动,也应有课外任务。必修和选择性必修阶段,均安排1个学分,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
C.“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
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
D.“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任务为2学分,18课时。建议设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答案】 D
9、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虚词。下列学生所梳理的虚词“而”的用法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B
10、阅读《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提问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B.扩散式提问不拘泥于课文,由古人今,引发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C.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解读儒家经典的现实意义
D.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型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答案】 C
11、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下列举例合适的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答案】 D
12、教师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中“一旦山陵崩”一句时,提及古人对“死亡”有很多讳称。下列文句中不含有此类讳称现象的是( )。
A.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答案】 D
长亭送别翻译13、以下是两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一课时,针对学内容设计的两个不同问题。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A.教师甲的提问更好,有方法,有方向,有要求,更具有针对性
B.教师乙的提问更好,简练有效,针对性强,更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要点
C.教师甲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内容解析,提问更有效
D.教师乙的提问明确性更强,教师提供给学生鉴赏的具体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去分析、回答问题,不至于无的放矢,提问更有效
【答案】 D
14、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A.老舍《骆驼祥子》
B.傅雷《傅雷家书》
C.埃德加 ·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答案】 A
1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A.这则教学设计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着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来解决未知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