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1、拉瓦锡实验原理:汞(Hg)+ 氧气(O2)      (HgO)
2、红磷燃烧实验:
(1)实验原理:红磷(P)+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熄灭并冷却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进入水的体积约占 瓶内剩余体积的五分之一。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实验需要思考的问题:a、为什么红磷要过量?b、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不足、没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呢?
3、空气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
成分名称
化学式
体积分数
氮气
N2
78%
氧气
O2
21%
稀有气体
Ar、Ne等
0.94%
二氧化碳
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SO2、H2
0.03%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1、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例:海水,矿泉水,生理盐水,铁矿石,铁锈,医用酒精等。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化学符号表示)
例如:冰水混合物,水,酒精,铁水,液氮等。
3、注意:自然界中的物质几乎都是混合物,化学世界里说的较多是纯净物。(理解记忆)
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用途:(1)支持燃烧;(2)供给呼吸。
2、氮气的性质及用途(注意性质决定用途,学会根据用途说出性质
(1)物理性质:无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活泼)。
(3)用途:制氮肥、化工原料、冷冻剂、保护气体
3、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1)稀有气体是等气体的总称。
(2)物理性质:无、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
四、保护空气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1)有害气体: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注意:二氧化碳不是有害气体
2、大气污染的三大类型:酸雨(SO2、NO2等)、臭氧空洞(氟利昂)、温室效应(CO2)。
3、减少空气污染的办法:(供参考)
(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2)大量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护大气;
(3)使用清洁能源(车用乙醇汽油代替传统汽车燃料),水力发电,氢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等;
(4)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5)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6)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课题二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无味的气体;
2、密度1.429g/L,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1L水溶解30mL氧气);
4、三态转化:固、液、气。(固液为淡蓝,且固态为雪花状)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用于鉴别氧气和气体气体。(注意氧气本身不是可燃物,不可以燃烧
2、与硫的反应
(1)实验原理: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文字表达式)
              S    O2            SO2
(2)实验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微弱的淡蓝火焰,放出热量,产物带有刺激性气味
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思考:硫在氧气里燃烧,为什么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
      答:溶解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逸出污染环境。
点燃
3、与碳的反应
(1)实验原理:木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
                C    O2            CO2
(2)实验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红热,放出热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现象的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点燃
4、与铁丝的反应
(1)实验原理:铁丝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文字表达式)
                Fe    O2            Fe3O4
(2)实验现象: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不能燃烧,发生红热现象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固体
(3)实验成功注意事项:a、火柴的作用?
                      b、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c、为什么要待火柴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
                      d、为什么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细砂?
                      e、用砂纸磨掉铁丝表面的铁锈。
三、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多变一)(抓住反应物和生成物特点)
四、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