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前者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后者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都含有水、氧气和二氧化碳,但吸入气体中氧气的比例更高,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的比例更高。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种常见仪器
不同的药品需要不同的仪器来取用,如粉状药品需要用药匙或纸槽,块状药品需要用镊子。液体药品需要用细口瓶存放,瓶塞应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量筒没有“刻度”,正确读数需要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酒精灯需要注意安全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火焰分三层,对物质加热使用外焰。
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时,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使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着人。对固体加热时,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使用外焰。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组成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含量很少,只有0.0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红磷。
实验步骤为: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接着点燃红磷并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实验关键是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并在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
物质可以按照物质种类、元素种类、单质、化合物质、混合物、纯净物等分类。氧气在通常状态下是无、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制取
氧气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过氧化氢制氧气等。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而气密性检查可以通过手紧握试管并检查导管口是否冒气泡的方法来进行。
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部略下倾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从而炸裂试管。同时,放置棉花在试管口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是为了防止试管因为降温而导致管内压强减小,从而吸入水分而炸裂。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氧化反应则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催化剂的特点是“一变两不变”,即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在C和O2反应中,氧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并放出热量,而在S和O2反应中,氧气能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在P和O2反应中,产生的颜可能是红或白。
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
②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是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银白)Mg和O2反应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量,并生成白固体,常用于制作照明弹等。
银白)Fe和O2反应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固体。在反应前加入少量水或沙可以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H2和O2反应时会发出淡蓝的火焰。
CO和O2反应时会发出蓝的火焰。
CH4和O2反应时会发出明亮的蓝火焰。
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在水电解实验中,通电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氧气体,其中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检验时,氧气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会燃烧并产生淡蓝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