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仰望天空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教学重难点】
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收集阳光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③太阳的温度很高。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⑤月球会发“光”。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 展开模拟实验。
(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
( 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 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 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 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 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 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2)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四、 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教师:放学回家后查阅图书或上网搜索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 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 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和这部分知识有所接触, 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结果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新课学习做一个好的铺 垫。
2.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作业的结果,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 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 地呈现出与太阳和月球有关的图片、动画和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印象。
4.尽可 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如用天文望远镜或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表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 太阳
F 星 、高恒 光很. 发度现
热白
球形*沐积和 质量大……. 仰望天空
夜晩出现、1
星、表面有环形 山 ...  一
这一点把课上得生动和精彩。同时由于是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只是停于表面,对于学生在课上和课后提出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解答,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缺乏新的方式方法,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积累。引导性的问题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盲
目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
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教学目标】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
1.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2.画出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3.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
铅笔、铅笔底座、平板、观察纸、指南针、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影子吗?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根据经验汇报,教师板书。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 制作简易日晷。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5 制作简易日晷,明确制作要求:一是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二是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并标注方向。
(2)学生自主画出简易日晷,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将简易日晷贴在纸板上。
2. 观察日影。
(1)教师课件出示观察日影的方法与过程。
(2)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明确方法:根据太阳方向、对准方向放平纸板(也可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在纸板的中心立上铅笔、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3.展示观测结果。
(1)教师课件展示观测纸上的日影描绘图。
(2)学生进行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变化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随堂学部分的柱状图画出影子的变化情况。
(4)学生展示柱状图,教师巡视指导改进。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1)教师提问: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说太阳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吗?(2)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太阳的位置由东到南再到西。影子的方向变化与太阳相反,由西到北再到东。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阅读资料:了解日晷,并与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比较。课后活动:在家人的带领下,使用课堂上的方法实地观测日影,总结太阳与日影的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
早晨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真切感受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的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认识到太阳的运动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本课的观察实验因为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是以出示教学课件的形式完成的,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实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我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获得观测体验。
3. 影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4.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教学准备】
手电筒、木圆柱、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有回家观察日影的变化吗?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阳光下的变化,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
2.学生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 产生影子。
(1)教师将学生分组,下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
(2)教师明确:在实验中思考两个问题:不同材料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3)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2. 让影子发生变化。
(1)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在实验前明确围绕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两点开展模拟实验。
(2)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3.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随堂学部分画出实验的做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 影子的产生和影子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