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幼⼉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体、智⼒和⼼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园是⼩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且可以从⼩接触集体⽣活。今天为您分享了幼⼉园中班下学期个案分析汇集,欢迎各位的参考学习。
【篇⼀】幼⼉园中班下学期个案分析汇集
  实录:
  在温馨的“三只熊”的家,有三只⼤⼩不同憨态可掬的⽑绒熊;有⼤⼩不同的碗、杯⼦、勺⼦;有⼤⼩不同的镜⼦、梳⼦;有⼤⼩不同的⽔果、点⼼;还有彩⾊⼴告纸、油画棒、⾯团等……欣欣和珈宝来到“⼩熊”的家,会和熊的⼀家做游戏---“请客”、“办家家”、“梳妆打扮”……每次他们都会将各种物品按⼤⼩对应地分发给“三只熊”,还会为他们排队。随后,教师引导孩⼦⾃⼰带礼物送给三只熊。于是,三把不同⼤⼩的⽛刷来到了⼩熊的家,三本不同⼤⼩的书出现在⼩熊的家……孩⼦们越玩越得⼼应⼿。物品的摆放只是暂时的,孩⼦已不满⾜。于是,他们打起了⾯团的主意为⼩熊的⼀家做点⼼。⼤⼩不⼀⾹喷喷的饼⼲做出来了,⼤⼩不⼀圆圆的汤团端出来了……⼩熊的家⾥天天热闹⽽快乐。
  分析:
  教师创设了⼀个孩⼦喜欢的“⼩熊的家”这样的环境---在这个家⾥有孩⼦熟悉的⾓⾊:熊爸爸、熊妈妈和⼩熊,这不正出⾃宝宝⾃⼰的家吗?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宝宝。在这个家⾥有孩⼦们熟悉的物品……创设⼀种交流的环境,创设⼀种“能说话”的环境,让孩⼦们在这种环境中能够以各种⽅式充分体验与表达。这些环境的创设是针对⼩班孩⼦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将⾓⾊游戏与主题背景下的区⾓活动相融合,使孩⼦更容易置⾝于其中,接纳这样的氛围。在环境中,教师提供了各种供孩⼦操作摆弄的材料,这些物品的摆放是⽆序的,⽬的是让孩⼦把这些物品按⼤⼩对应地分给熊的⼀家,让问题呈现在环境中,让孩⼦在摆弄中认知,在摆弄中探究。当环境的刺激减弱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丰富,使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更富有弹性,新的刺激让孩⼦进⾏了新的探索。同样是低结构的材料--⾯团的提供促进了孩⼦的⽣成性⾏为,更能触发幼⼉⾃主探索和充分表征。孩⼦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是⼀个社会⼈,不断与周围环境发⽣互动。
【篇⼆】幼⼉园中班下学期个案分析汇集
  背景:
  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苹果和桔⼦”的主题活动,宝宝们通过看看、摸摸、吃吃的途径,进⼀步了解了⽔果的常识,丰富了已有经验。今天,亦晨宝宝带来了⼀袋神秘的⽔果,⼀下⼦便吸引住了孩⼦们的⽬光。于是,围绕着这袋“神秘的⽔果”,我们展开了品尝⼤会及热烈讨论……
  实录:
  我打开袋⼦,拿出⼀包包的“⽔果”,孩⼦们都嚷嚷着,这不是⽔果。他们⼀下⼦就认出了葡萄⼲、⾹蕉⽚,通过品尝,他们⼀致认为都很好吃。此外,我还为孩⼦简单介绍了⽔果⼲的制作⽅法。“看看,还有⼀样是什么⽔果做成的呢?”我打开包装袋,把东西倒在了盘⼦中,先让孩⼦仔细观察外形,于是,各种各样的答案开始涌现。
  ——诺诺说:“这是苹果吧,红⾊的。”
  ——婕婕说:“有点软软的,是桔⼦吧。”
  ——⼩邱说:“我觉得是⼤西⽠。”
  我点点头,笑嘻嘻地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到底是什么呢,要不我们⼀起来尝尝看,吧?”我的提议马上得到了孩⼦们的热烈响应,于是⽯榴班的品尝⼤会开始了。⼤家都⼩⼼翼翼地品尝着,不时发出感叹,“好甜啊”,“好像有点酸”,“有⼀粒⼀粒的”……
  “张⽼师,是草莓,草莓!”叶莹⼤声说,旁边的弈灵也点头附和着。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孩⼦开始响应她们的答案,顿时,教室⾥热闹⼀⽚。于是,我开⼝道:“我也来尝⼀尝!”孩⼦们认真地看着我尝了⼀块,“哈哈,真的是草莓啊。”孩⼦们都笑了,嘴⾥还嚷着“我就说吧”,“我⼀吃就知道是草莓”……
  反思:
  此次“神秘的⽔果”活动的展开,纯属意外,完全得益于亦晨宝宝带来的⼀袋⽔果⼲。这袋“神秘的⽔果”不仅成功引起了孩⼦们的好奇⼼,⽽且把他们肚⼦⾥的馋⾍也给引了出来,于是,我就顺⽔推⾈进⾏了以上的活动。
  我觉得,作为⼀名⽼师,⾸先需要细致的观察⼒,要善于从幼⼉感兴趣的事物中发现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实施及时教育。从上⾯的活动中很多孩⼦对于葡萄⼲、⾹蕉⽚的认知情况看,这两样东西都属于是⽐较常见的,⽽且他们都拥有相关的经
验,但是对于草莓⼲,孩⼦的相关经验缺乏,于是我便抓住这个契机,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进⾏⾃主探索。我觉得,虽然⽼师预设的活动不少,但孩⼦总有这样那样的好奇,总有如此巧妙的意外发⽣。我们知道,好奇⼼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和内驱⼒,也是⽣成活动中主题内容的重要来源。利⽤孩⼦的兴趣和现实情景,适时的融⼊教育,显得⾮常重要。⼀个⾃然⽣成的主题活动由于它的偶发性,再加上事先没有⾜够的有关知识准备、材料准备等,因此不可能⽣成⼀个像模像样的主题探究活动。因此,更需要⽼师现场的灵活机动。
  其次,我们要允许孩⼦出错,并适时进⾏⿎励、⽀持和引导。孩⼦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常⽤⾃⼰独特的、不同于成⼈的眼光认识世界。活动中,孩⼦通过⾃⼰的观察进
⾏了猜测,答案精彩纷呈,虽然都是错误的,但这说明他们正在积极思考,我们要保护他的好奇⼼、求知欲,留给他⾃由想象的空间,⿎励他们主动去探索。
  第三,要适度控制内容的⼴度和深度。由于偶发事件⽣成的活动和预设活动不同,需要我们⽼师根据幼⼉⾝⼼特点,对⽣成活动所涉及内容的⼴度和深度进⾏合理控制。在“神秘的⽔果”⽣成活动中,考虑到⼩班孩⼦的接受能⼒,我对于这些⽔果⼲如何制作的过程,只是进⾏简单的阐述。不过,我发现孩⼦对于⽔果⼲的制作⽅法很感兴趣,因此,我觉得下⼀步还可以让孩⼦通过观看录像或者实地考察,去了解⽔果⼲的实际做法,然后再通过后续的谈话活动,让他们说说⾃⼰所看到的,从⽽将⽣成活动推向⾼潮。
  ⼀袋普通的⽔果⼲,在孩⼦眼中却成了神秘、好奇的源头,⽽我也借此⽣成了孩⼦感兴趣的活动,取得了较成功的成效。其实,孩⼦对⽣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这些都能转变成为教育契机,只不过需要你的⼀双亮眼睛去发现。
【篇三】幼⼉园中班下学期个案分析汇集
  背景:
  “可爱的动物”主题正在进⾏中,歌曲《⼩蝈蝈》是其中的⼀个预设活动。活动中,孩⼦们对⼩蝈蝈产⽣了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于是,我借此开展了“信息交流活动”,满⾜孩⼦们好奇、探索的兴趣。
  实录:
  在⾳乐“⼩蝈蝈”的活动过程中,为了帮助孩⼦们理解歌词内容,我请他们和好朋友⼀起说说⾃⼰知道的关于⼩蝈蝈的秘密。
  涛涛、榆榆和天意三个好朋友围在⼀起交流着:中班下学期教学计划
  “我见过的蝈蝈⽐蟋蟀⼤,它有两条粗粗的⼤腿。”
  “对,我奶奶到菜场也给我买过⼀只蝈蝈,蝈蝈喜欢吃⽑⾖,我养了好长时间呢。”
  “我舅舅以前给我买过蝈蝈,它的叫声很响。”婧涵轻声地对旁边的晨晨说到。
  “我家⾥有⼀只蝈蝈,妈妈每天到菜场买⽑⾖和青菜回来喂它。”晶晶跑来说到。“是吗?那你能不能把它带来给⼤家看看?”我⿎励晶晶把蝈蝈带到幼⼉园。
  孩⼦们对蝈蝈很感兴趣,为什么不把它扩⼤作为⼀次信息交流活动呢?
  于是活动结束时,我就⿎励他们回家查相关的资料。
  第⼆天,婧涵在妈妈的帮助下,上查到了许多关于蝈蝈的⽣活习性的资料和图⽚;奇奇的爸爸在络
中下载了⼀段饲养蝈蝈的录像,⾮常⽣动形象;涛涛妈妈将不同种类的蝈蝈图⽚制作成了PPT;晶晶把⾃⼰养的蝈蝈也带来了……我将孩⼦们带来的资料布置成版⾯,并将电⼦资料安装到电脑中,让孩⼦们⾃由观察。
  ⼀下⼦有这么多关于蝈蝈的资料,孩⼦们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都围在版⾯和⼩电脑旁边你⼀⾔我⼀语地谈论着。
  “你们看呀,蝈蝈的后腿很粗,它⼀定能跳很远。”
  “原来还有⿊⾊的蝈蝈呢!”
  “妈妈告诉我,蝈蝈喜欢吃西⽠⽪。”
  “爷爷说蝈蝈最喜欢吃⽑⾖和丝⽠花了。”
  “对,对,除了⽑⾖和丝⽠花,蝈蝈还喜欢吃苹果、⽶饭呢,很好养的。”
  “蝈蝈其实不会叫的,它的声⾳是背上的翅膀不停地振动发出来的。”
  “是吗?我原来还以为蝈蝈是⽤嘴发出叫声的呢。”
  反思:
  1、作为教师除了有计划的在⽇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关注周围的信息以外,还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及时抓住⼀⽇活动中孩⼦们共同关注的、有价值的信息,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给予回应。在学唱歌曲“⼩蝈蝈”时,发现⼤部分的孩⼦对蝈蝈产⽣了浓浓的兴趣,于是我调整第⼆天的教学计划,⿎励孩⼦们回家请⽗母帮忙⼀起收集相关信息,再带来交流。
  2、教师应该重视为孩⼦创设开放、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孩⼦们⾃由、⼤胆地表达、交流信息,以此来激发孩⼦⾃主观察、探究的学习兴趣,使孩⼦们在亲⾃实践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发展。为此,我将孩⼦们带来的资料、实物布置成版⾯,把电⼦资料保存到电脑中,并让孩⼦们⾃由地观察、交流,使孩⼦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信息。
  3、教师、家长和幼⼉是⼀个合作的团体,家长是教师的教育伙伴。⼉童的学习不是独⽴建构的,⽽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过程中建构的。我们⾮常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因此家长们也⼗分⽀持和引导孩⼦,表现出极⼤的热情。我们的孩⼦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很快就收集到了各种蝈蝈的相关图像资料,使孩⼦们能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蝈蝈的特征与⽣活习性,获取了丰富的信息,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