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加赏析]诗歌加赏析
诗歌加赏析篇(1):美文诗歌加赏析
篇一:沙原隐泉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赏析
人生并不是总是阳光明媚,并不总是春意盎然,并不总是鸟语花香,并不总是富有诗情画意,有时也有暴风骤雨,有时也有阴霾,有时更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让人不能承受,人生有时更象无边无际的沙漠,还有的看似平坦的一片,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下就松松的下滑,用力由大,陷得由深,下滑也就由厉害,不由感叹人生如此之复杂,让你茫然、让你在无所适从。
篇二:夏感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象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赏析
本篇寥寥数百字,却堪称当代散文中难得的精品。文章起笔连用三个比喻,“一锅冷水”“密密厚发”“黛长墙”看似扑拙,却从感觉和视觉上贴切地再现了“整个夏天”“芊芊细草”“淡淡绿烟”的特点,勾勒出夏景的宏观。而“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一句,则宛然上述一组镜头的画外音乐。这儿的“烦”,显示着夏的热力,却绝不沉闷;悠悠溢出树间的声声长鸣,映衬着夏景的明快,烘托着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氛围,也更加表现出夏日大地的充实、厚重。于是,在声互补、虚实交融之中,笔者已经为全文定下了昂扬积极的主调。
美文赏析
篇三:夏至微山湖
乘坐小舟驶向湖心,你便看到夹岸湖苇向你招手,湖苇丛中摇荡出成结队的牛羊,在低头觅食。勤劳的农人开始一天的忙碌。我们的小舟顺风驶在辽阔的湖面上。成的鸭鹅在老汉的吆喝中争先出巢,欢叫着,纷纷跳入水中,翅膀拍打着水面。悠闲的渔人光着脚板在村
头的树荫下谈论着,秀美的村姑系着白裙、红裙在石台上揉洗着衣服,看到远客到来,都抬头相望。如果你和好客的渔人攀谈,他们会热情地做你的导游;假若你与姑娘们交谈,她们会爽朗地和你说笑。再放眼四望,你便会发现碧如盘的荷叶掺杂着点点红光,团团雪
球,成片成排地几十亩、几百亩地出现。那瞪着圆圆眼睛的老荷果和人摇头,渔人会笑着说:“那半闭着的莲蓬才是生吃的佳果。”小舟欢快地穿过鸡豆塘,越过菱角池,划向空白水处。长长的渔网不在眼前,一叶小舟在一村姑的驾驶下,从荷塘中穿出,驶向下网处,村姑用手里的船桨拍打水面,吆喝着,样子逗人。渔人说,她遇上了大鱼,在向网中赶。远处的青山近了,层层树林、果林遍布山。山脚下,宽敞的柏油马路人来人往,宽阔的码头,排排船队在静候着。
夕阳如光屁股的孩子,一溜烟地跑进西天的山脚。远处的村庄绕上一层薄雾,渐渐模糊。河曲摇渡的老翁唠叨着收工,我们的小舟在烟波中流去,身后,那苍山、那小树、那近水呈现出一个金黄的世界。
赏析
这是一篇小作文,文中描写的是水乡夏日的风物情调。以湖为中心,放眼四望,湖光山尽收眼底,牛羊鸭鹅尽在画中,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在笔者的妙笔涂抹下,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在笔者的笔下,一切有生命没生命的东西都具有了人的感情,比如“跳跃的微山湖水逐波赶浪”“湖苇向你招手”“那瞪着圆圆眼睛的老荷果和人摇头”等,使画
面的调子更加明快。另外,文章用词看似信手拈来,却极为准确、传神,比如“湖面上偶尔有被水托出的村庄”中的“托”,“摇荡出成结队的牛羊”中的“摇荡”。
诗歌加赏析篇(2):现代短诗歌加赏析
1、《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一作:银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率领长征某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上下几千年,纵论古今英雄。
先看词的上片。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世界。“千里”“万里”承“北国”两字,地下天上交错展开,极写范围之广;“冰封”“雪飘”承“风光”两字,一静一动相互映衬,勾画出严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个字,构成了一幅包举天地、雄浑大气的画面,为下文展开描写提供了巨大的艺术空间,豪情激荡,笼罩全篇。接下来的七句,用“望”字领起,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融入作者的想象,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
广袤,正与前面的“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大气磅礴的意境,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则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使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再看词的下片。先用“”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再用“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以下七句则可以说是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帝王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义,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功过。这几位人物在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为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点出全词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鸿鹄之志的充分体现。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2、《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
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一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诗歌第一、二节便写叠纸船、抛纸船:总是留着一留着,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的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表明所叠纸船的数量之多,也表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深;诗人把纸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它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实际上不可能,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诗人仍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亲那儿!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诗人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其实,这一问题已经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第三节诗,诗人思念至极,展开想像: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纸船漂不到母亲的身边,就进入母亲的梦中吧!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点明题旨,感情达到最强烈的状态,令人怅然不已。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