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中常见的反驳方式
一、以理服人
“理”往往不可能是“真理”,如例中“公平性”和“准确”是不是一个概念,跳水、体操的“公平性”如何靠“准确”来保证?结论:辩场上的“理”往往难以令双方协调,
对方更不会配合你,对方有对方的理,因此我更认为“论理”不能再一个层面上论……而
反驳的反义词是什么是“另一个维度”:比如:对方辩友说的是“过分”强调准确,请论证“电脑裁判一定是
过分的”等等……
二、针锋相对
要求辩手能力至上……推广意义……
三、顺水推舟
这是要敏锐地发现对方逻辑中,更多的是语言中产生的漏洞,当对例中这样的抽象表
达“A的情况下,B不就C了吗?”而反驳可抽象为“A不正说明,B确实会C,但当DD为
A的反面不正恰恰非C吗?”,因此需要慢慢训练在言语中剖析逻辑的敏锐能力……
四、类比归缪
这是比较好用的一招,但是类比往往是借“同”归“异”,但是也恰恰因为是“类比”,所以较容易让人剖析出说,你实际上是在“异”生“异”,例中“制高”确实有
“较高的意思”而“顶楼”也有“较高的意思”此可谓“同”,归出“异”固然让人觉得“有道理”,但是如果仔细看“武力、实力上的制高”和“位置、距离上的最高”是一个
概念吗?“制高”本身有“比低位置有利”的意思,而“最高”则没有,所以如果在此剖析……类比不当!因此,巧用类比也是一门艺术……不要随便用,否则会出大状况……
五、先发制人
类似于2021全辩的“猜测阶段”,因此在一边陈词中加入未尝不可,但也少有风险……被对方说“对方这样想我们,但我们恰恰不是啊”就……慎用……
六、牵制对方,确立战场
个人更习惯采用预设问题,或者预设逻辑架构的方法,所谓预设,就相当于一套简练
贯穿整套立论的“攻辩”或者“盘问”问题,相互之间有联系、有承接,在场上可以根据
对方的侧重来分配各个问题之间“纠缠”的回合数,比如我方预设“前提-定义-理由1-理由2-结论”的五个问题,而对方在前两者都没有太大冲突,则以两回合就过,而重点在理由1、2之间牵拉,而牵拉则依靠精心预设的刁钻“问题”,达到控制全场的目的……
七、连贯性和总结性
缺席审判时,个人在“排山倒海”时更注重连贯性和总结性,是在总结陈词前的预先“清理战场”,若所留时间较多,则以有连贯性的如“前提-定义-理由1-理由2-结论”的顺序依次陈述和反驳并总结;若所有时间不多,则根据场上的局势,挑选最关键的“几句话”陈述如“今天的前提是”“今天的定义是”“理由1、2……为何不成立?”之类“总起句”“总结句”式出现,达到总结目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