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图表题专项练习
1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能力,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往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
依据图中胡人的服饰以及汉人的饮食胡化,说明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民族之间的交往,故A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是民族交往,不是中外交往,排除B;图片也不是反映的国家统一,排除C;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民族交融的信息,排除D。故选A。
2 .如图展示的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朝代更替,下列关于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开放与科技进步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展示的是我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一方面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政权分立,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政策,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B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在秦汉时期,繁荣开放与科技进步是在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在明清时期,ACD排除。故选B。
3 .下图是某同整理的学考笔记,它相关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王星改革
C.八王之乱
卫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迁都洛阳……改用汉姓;”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D符合题意;经济重心南移,指南方经济的发展逐渐赶上和超过北方。A不符合题意;王星改革说法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历史的因果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普遍性是说任何历史现象都有它发生的客观原因,而一切历史现象又必然地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因可转化为果,果可转化为因。……一切历史事物和现象都有因果联系的支配。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一张有关历史发展因果关系的卡片。结合所学,处的历史事件是
原因
过程
结果
北方民族大交融局面的出现
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A.分封制
B.商鞅变法
C.赤壁之战
D.孝文帝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选项D符合题意;分封制实行是巩固周朝初期的统治,选项A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选项B不符合题意;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 .小明同学搜集以下图片,进行主题研究性学习,你认为最恰当的主题是(  )
A.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北魏孝文帝”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涉及多个政权并立,当时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C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A项没有体现,排除;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没有体现“三国鼎立”中的政权分立,B排除;图片内容没有涉及科技进步,D排除。故选择C。
6 .在下列四张北朝更替情况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南北朝的朝代更替。
7 .下面的线路图反映出
A.军阀割据连年战乱
B.三国鼎立势均力敌
C.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D.五代十国政权并立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