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一高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课题:“治国不一世,便国不必法古”
(人民版新教材选修一)[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通过对商鞅变法前的争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运用了解——理解——见解三步法引导学生梳理教材,加深对商鞅变法认识,并通过历史小话剧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成功的原因,运用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观念、制度、
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
2、教学难点:结合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正确认识商鞅变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这是我们熟悉的战国七雄,战国也是由于它们之间连年不断的战争而得名,在这些连年战争中,最终一个国家脱颖而出,完成了统一,这就秦国,那么为什么最后是由秦国来完成了统一,谁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生答:商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商鞅到底做了些什么促成了秦国的强大。
二、新授:
1、了解历史:
师:请大家浏览教材,结合学案,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试将其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风俗四个方面进行归纳)
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对商鞅变法进行适当归纳。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推广县制
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给予授爵
思想文化风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卫鞅变法2、理解历史:
师:我们知道,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进行考察,请大家进一步阅读教材,思考商鞅变法是发生在怎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结合学案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三方面考虑)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
生: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对教材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答案
经济基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私有土地大量出现。
阶段基础:新兴的地主阶级兴起力量逐渐强大
思想基础:“百家争鸣”,其中的法家思想符合当时的形势,为变法提供了依据。
师:对学生的回作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带领学生理清之间关系。
师:出示关于商鞅变法的生平的一些简介,请学生观看小话剧,结合教材,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附:
小话剧:孝公求贤
所需人物:
旁白一人,宫廷管家一人,秦孝公一人,商鞅一人。
旁白: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七雄纷争的战国初期,一天,在秦国的宫殿里…… 秦
孝公(忧心忡忡):唉!在七国中,秦国地处西方,综合国力最弱,最近,魏国又夺去了我黄河以西的领土,长此以往,秦何以保?宫廷管家:大王,东方六国开会定盟约,又没有邀我国参加。秦孝公(大怒):什么?!欺人太甚!此乃大耻也,吾必发奋图强,雪洗此辱。来人,将此《求贤令》贴出去,吾要告知各国人:谁要是能想办法让秦国富强,我就封他作官,还要把国土分给他。(宫廷管家在交通要道上贴《求贤令》)商鞅(苦闷而又欣喜地):想我公孙鞅有雄才大略,却苦于无用武之地。近闻秦国广招贤才,这正是实现我远大志向的好机会。我要去试一试。(宫廷大殿上)商鞅经人引见:拜见大王。秦孝公:先生请起,不知先生有何高见?商鞅(踌躇满志地):一个国家要富,必须发展农业,这样,百姓有吃有穿,才能安居乐业,军粮才有保障;一个国家要强,必须训练军队。秦孝公(点头):先生此言甚是!可是怎样才能把农业发展起来呢?商鞅(坚定地):承认百姓已经开垦的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要赏罚分明,老百姓努力生产,垦荒多的、向国库上缴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徭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子、儿女一起充为官奴。秦孝公:依你之见,怎样才能把军队训练强大呢?商鞅(坚定地):同样要赏罚分明,在战争中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土地、车辆、衣服和房子也越多。旧贵族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特权。秦孝公(点头):您很有见地。商
鞅: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秦孝公:哦!那么,先生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商鞅:不知当说不当说。秦孝公:愿闻其详!商鞅(神情非常坚定地):最重要的是要改革创新,改掉祖宗的旧制度。但是,大王,这会损害一些贵族的利益,达官贵人会坚决反对的。自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以来,这些贵族世代享有特权,不需要努力就可拥有很高的爵位、做大官,因此不思进取、腐朽无能,阻碍了秦国的强大。要实现秦国的富强,应当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管理国家。秦孝公:先生所言极是!可是先生有所不知,在我秦国,国君的权力不大啊!商鞅(略思索):那就要加强国君的权力。我看,可以把秦国分成30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县丞去进行治理,不称职的县官治罪;同时要实行法治,用法律制度来贯彻变法措施的实行,不知大王可否有决心?!秦孝公(欣喜地):先生,您就是我的知音哪!在七国中,秦国最弱小,再不改革我就无脸见江东父老了,将来也无脸见我的列祖列宗了。吾意已决,我会全心全意地支持你的!
生: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答案:
1、秦国统治者的支持。
2、商鞅的个人才能。
3、变法立信于民,取得了人民的支持。
4、严厉打击破坏变法的人,消除阻力。
5、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师:点拨学生分析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第五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请结合时代背景,再次阅读商鞅变法的内容,思考为什么我们认为商鞅变法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生:对商鞅变时进行逐一分析,得出答案
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明显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有利于加强对老百姓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符合当时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2、奖励耕织,重农抑商。重视封建经济的发展,符合当时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这一趋势,同时也有利富国强兵,保证国家的兵源。
3、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按军功大小授爵。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符合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这一趋势。
4、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触及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符合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这一趋势,这是我
们认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主要根据。
5、推广县制。法家思想体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统一度量衡。法家思想体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7、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塞私门之请,有利于打击结党营私,加强中央集权,要求分户,能保证国家的税源,保证国家兵源。
3、见解历史:
师:出示关于商鞅变法的一些评论
“司马迁:“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明商君之少恩矣。”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
得天下,旋踵灭亡。”
《资治通鉴》记载:“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结合上述材料,和我们本节学习的知识,你怎样评价商鞅其人,你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标准应该有哪些?
生:进行讨论,得出自己的见解
师:点拨,应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环境下进行考察,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