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商鞅变法
编制:王姗姗  审核:单高速  审批:        时间:2011.12
班级                    姓名             
考点要求:
1、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结构: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战国的大动荡、大变革
1、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2、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权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4、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5、各诸侯国的改革变法运动: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
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
6秦国背景
    ①战国处于动荡、变革时期;
    ②秦国落后于六国;
    ③秦孝公下达《求贤令》,决心变法图强;
    ④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一)经济方面
1、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2、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这就废除了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3、统一度量衡。
(二)政治方面
1、实行什五连坐制度。
2、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授爵)。
3、废分封,行县制。郡县制初步形成。
4、“燔诗书而明法令”,制订秦律。
(三)社会风俗方面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三、商鞅变法的特点
全面性、有效性、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四、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为秦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由此开始。
2、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经济发展,为统一
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3、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了全国皆军、惟军为荣的尚武精神。
五、其它问题:
1.商鞍变法的结局:“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实行的酷刑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秦惠文王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鞍兵败被杀,尸体在咸阳被车裂示众,为变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商鞍本人虽死,但他“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等改革措施却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什伍户籍等政治体制也在秦国确立,再也无法动摇了。
2、商鞍变法的局限性
    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
3)改革不完全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5)焚烧史书,蔑视文化: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6)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
3、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②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
    ③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④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⑤有利条件:国君权力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⑥商鞅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练习巩固:
1.(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二  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三  梭伦改革在摧毁贵族势力与氏族制度方面还不是很彻底,广大下层公民仍被排斥在国家权力之外。在氏族贵族和广大农民对他表示不满,的情况下,梭伦借口到国外考察,乘船出国游历。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匿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匿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新校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和商鞅在打击贵族特权上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不同目的。(4分)
2)两次改革对各自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6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
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4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2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变法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1)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3分)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3分)
1.(1)梭伦:崇尚中庸,不偏不倚。(1分)
目的: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1分)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1分)
目的:废除奴隶制,建立新兴地主阶级专政。(1分)
2)影响: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2分)商鞅变法奠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基础,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促使秦国完成了国家统一。(2分)
认识:改革家的个人命运不能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改革会遇到各种阻力和艰难;改革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推动社会进步。(2分)(答两点即可)
2.(1)体现: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2分)
方式:立法和建立制度。 2分)
2)思想:以法治国(1分)
出发点: 维护秦国君主统治(1分) 
评价:有利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分)但严刑酷法会激化社会矛盾(1分)
3)措施: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
3、(1)赞扬态度  1分) 
2)与什伍制度相结合  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3分)
3)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  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