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改革第八课《商鞅变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史实,进而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教材分析:
战国时期的两大特点:一个是;一个是。《商鞅变法》一课上承第七课《战国争雄》,下启第九课《秦朝的统一》。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相对于东方六国来说相对落后,秦孝公继位后深感落后就要挨打,故而广纳贤士、下诏求贤,此时在魏国不得志的商鞅来到秦国,君臣二人冲破旧贵族的阻扰,齐心协力,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终于使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为秦国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奠定基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和之后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以及改革开放一样,都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变化要求进行改革,改革能促进社会进步,但每一次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课时安排:1课时。
3、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刚有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大都在11---13岁之间,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该阶段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历史故事知识的积累,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对未知事物从满了极强的好奇心,并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分析商鞅变法的原因、措施、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
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重点、难点:
根据课表要求及教参,加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重难点确立如下:
1)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评价
2)难点:
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为什么)
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如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奖励军功与废除贵族特权等)
依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秦国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提高,为秦国灭六国,建立统一王朝奠定基础。但是改革涉及到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商鞅变法不例外。因此在以商鞅为首的的改革派和以奴隶主贵族为代表的保守派会因为要不要变法而产生分歧。为了改变秦国落后这一局面而进行的变法,在某些措施中肯定会伤害旧贵族的利益,因而将其确定为重难点。
二、说教法
1、媒体运用:多媒体电教室。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把要授课的重要知识点、难点等一一讲清楚。
3、教学方法:直观法、问题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表演法。
三、说学法
1、学习方法:学生要自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关注身边历史,关注当今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2、能力培养:
1)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通过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以歌曲《走进新时代》为背景音乐,配以深圳改革前后的照片对比说明改革开放让中国走进了新时代。以改革为线索引导两千年前秦国的商鞅变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音像资料和和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走进了新时代,之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每一次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是不是每次改革都能使国家走进新时代?以改革为线索,设置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渲染学习氛围。
2)、关于商鞅变法的背景-----线索是时代进步——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求贤,商鞅入秦。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展示的三幅图,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讲授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但是秦国相对落后。
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44页,看看秦国的落后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容易从书上归纳出)
创设情境——战国时期,雄并起,战争不断。处在那样一个战乱时代,假设你是秦国国君你觉得秦国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被兼并的厄运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展示秦孝公颁布的《求贤令》的内容和商鞅入秦的想象图。使学生把握商鞅变法的背景。
提问思考:商鞅入秦后为变法做了哪些变法准备?
A、欣赏历史剧《商鞅舌战旧贵族》,请学生仔细留意商鞅的对话,思考秦王为什么支持商鞅变法。——生产积极性不高,百姓生活不好,国家不富不强。
B、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说说商鞅徙木立信的作用是什么?卫鞅变法——得到人民的支持。
设计意图:
商鞅变法背景部分---通过能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幅图片——青铜牛尊、鼓风冶铁图、铁农具的展示,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虽然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所以秦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却是落后的。落后的表现在书上显而易见,所以提出问题有学生归纳。然后设置情境,既然秦国这样落后,那么在
弱肉强食的年代,如何才能避免被兼并的厄运呢?让学生角扮演,为秦孝公出谋划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思维。
商鞅变法准备部分---通过历史剧《商鞅舌战旧贵族》的表演,让学生更直观、深刻的感受到为什么秦国要进行变法,明白改革派和保守派因为要不要变法的根本是因为牵涉到利益的调整;通过视频《徙木立信》的观看,让学生明白变法一定要取信于民。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45——46页,请同学们抢答有关商鞅变法时间、内容的问题,落实知识。
以表格形式总结商鞅变法的内容,并提问思考商鞅采取相应措施的作用是什么?
在了解商鞅变法的措施后,请同学们讨论:同学们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抢答的方式将商鞅变法的时间、主要内容等知识落实,探究每
条措施之后的作用,只有在明白作用之后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进而对商鞅变法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在设置说一说这一环节,使得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
通过商鞅变法措施的学习,并提问到底商鞅变法有没有使秦国走进新时代呢?并展示历史资料并请同学归纳出秦国自变法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师总结商鞅变法的影响,并讲述商鞅在秦孝公死后被车裂而死,为变法献身。提问为秦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商鞅,在秦孝公死后却落得个车裂的极刑,那么商鞅之死是否意味着变法的失败呢?
引导学生的出结论: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合作探究:任选其一讨论:
A那么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B我们可以从商鞅身上学到什么精神呢?(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最后对本课进行总结巩固。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要论从史出,使学生的思维由发散走向集中,指明正确的思维方向;简要讲述商鞅为改革而献身的壮举,让学生明白评价历史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在于改革者的生死,而在于改革的目的有没有达到。通过合作探究的,让学生讨论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我们可以从商鞅身上学到哪些东西。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避免死记硬背。初步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