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而不比游人慢”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哲理。
2.朗读课文,学习挑山工奋力攀登的精神。
教学
课时
  1课时。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从“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而不比游人慢”的行动中,学习挑山工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地向上攀登的精神。
多媒体。
 谈话导入,认识作者珍珠鸟教案
1.同学们,我们游览名山时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出示图片)(板书:挑山工)
2.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文艺家。浙江宁波人。他的文学作品选取素材的视角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地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百味。代表作品有《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珍珠鸟》《花脸》《三寸金莲》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出示多媒体)
  泰山 青竹杖 敞开 拘束 包蕴
(2)指名让学生读词语,教师相机解释词语。(出示多媒体)
  饱览:充分地看;尽情地观赏。
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佩服或服从。
意味深长:指含义深刻,耐人回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4)指名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订正学生读的不正确的字音。
(5)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我”和挑山工)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挑山工的?(挑山工的外貌、语言及其登山路线)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和朋友登泰山时,看到一位挑山工虽身担重物,看似走得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的故事)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4)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是学生初步自学的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
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解决。(教师相机指导)
 细读课文,深入分析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中哪几个段落分别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语言及其登山路线? (1自然段描写挑山工的登山路线,3自然段描写挑山工的外貌,5自然段描写挑山工的语言)
2.精讲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登山路线的语句。(出示多媒体)(板书:登山路线)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挑山工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折尺形)
你能用线在书上空白处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吗?
挑山工为什么要选择走这样的路线?(出示多媒体)
  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
(2)指名让学生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游人登山时会做哪些事情。(出示多媒体)
  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
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
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
这三点写出了游人登山时是十分悠闲自在的。
(3)齐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语句。(出示多媒体)(板书:外貌)
  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步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思考: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挑山工经常受到风吹日晒,这导致他皮肤黝黑;“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说明挑山工经常登山,他的身体非常健壮)
(4)学习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挑山工看起来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游人前头去了?挑山工有什么近道吗?)
(5)齐读第5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