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五年级下册语⽂听课记录(通⽤5篇)
  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是教学实录,⼆是教学评点。下⾯跟着店铺来看看⼩学五年级下册语⽂听课记录(通⽤5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五年级下册语⽂听课记录篇1
  教学过程:
  (⼀)学⽣听录⾳,了解主要内容。
  学⽣听配乐朗读录⾳,想象⼀下:
  1.草原的景⾊是怎样的?
  2.草原⼈民是怎样待客的?
  (⼆)学⽣⾃学⽣字、新词。
  (三)检查⾃学情况。
  1.教师出⽰下⾯⽣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种画法。⽤⽔墨或淡的⾊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物⾏为、⼼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种⼿法。勾勒:是绘画时⽤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聚居在内蒙古⾃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涯,⽔边。)
  2.让学⽣⾃⼰提出不懂的⽣字、新词。(有些词让学⽣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四)弄清课⽂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可以分为⼏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
  (1)按⾃然段和前⾯的分析可分为5段;
  (2)按初见草原景⾊→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按其中哪⼀种⽅法来分段,都可以。)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并说说每⼀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碧千⾥。第2段:初⼊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六)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第1段。
  ⼩学五年级下册语⽂听课记录篇2
  教学过程:
  1.⾃由读全⽂。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禁:抑制不住⾃⼰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事情的头绪。
  随⼼所欲:⼀切都由着⾃⼰的⼼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
  3.按照课⽂的不同内容给⽂章分段。
  细读课⽂,体会课⽂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是怎样到答案的。
  分⼩组学习,将到的句⼦读⼀读,并谈⾃⼰的体会。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最后说:“我明⽩了—世界上重⼤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罗马百花⼴场的⽕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献出了⽣命。
  (2)学⽣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常的⽣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学五年级下册语⽂听课记录篇3
  教学过程: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娘、⼩⾦花、⼤嫂说的话,⼜可理解为朝鲜⼈民为志愿军送⾏时说的话。在什么地⽅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民要互称亲⼈呢?课⽂是从哪⼏个⽅⾯来说明中朝两国⼈民不是亲⼈但胜似亲⼈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读课⽂,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注意⽣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
  5、⾃学第⼀部分。
  ⑴默读课⽂,⽤⾃⼰的话说说⼤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是⼏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服。⼆是在⼀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的⼩孙孙。)
  ⑵结合课⽂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娘在志愿军战⼠战⽃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穿过硝烟,给战⼠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的含义。(隐含着⼤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呀。)
  ⑶这篇课⽂是⼀篇抒情散⽂,感情真挚强烈;同时⼜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民谈话的⼝⽓写的,语⾔⼗分亲切感⼈。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
情基调:对⼤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你说,这⽐⼭还⾼⽐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学五年级下册语⽂听课记录篇4
  教学过程:
  ⼀、揭⽰课题
  1.从《⾚壁之战》故事引⼊。
  师:我们已经学过⼀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学⼀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
  揭题、读题。
  2.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初读课⽂,理清脉络
  三、学习第⼀段
  1.齐读第1句。
  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好的⼈⼼怀怨恨。)
  2.从第⼆节的⼈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1)指名2⽣分⾓⾊读课⽂第2节,师读旁⽩。
  ⼤家听2⼈对话共⼏轮,为每⼀轮编上序号。
  (2)每⼀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轮对话。
  (1)齐读,边读边根据⽼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都督,难道他不知道?⽣: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2)那周瑜这时⼼⾥是怎么想的呢?两⼈⼀组讨论。
  交流:2⼈⼀组,⼀⼈读周瑜说的话,⼀个说周瑜的⼼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最好你答是⼸箭这样就落⼊了我的陷阱。”
  ⽣:“你⼀定会说是⼸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步⼀步进⾏下去的呢?
  4.学习第⼆轮对话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6、⼩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
  ⼩学五年级下册语⽂听课记录篇5
  教学过程:草船借箭课堂实录
  (⼀)谈话引⼊:
  投影显⽰,介绍威尼斯:威尼斯位于意⼤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道上,连接着118个⼩岛。威尼斯⽔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的交通⼯具。
  (板书:26 威尼斯的⼩艇)
  (⼆)初读课⽂,根据书后预习题⾃学:
  1.读准⽣字表中⽣字读⾳,想⼀想:可以⽤什么⽅法记住这些⽣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词语的意思。英尺船梢簇拥哗笑残破矗⽴停泊威尼斯操纵⾃如
  3.读课⽂,标出⾃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学效果:
  1、指名读准⽣字表的字⾳,判断难点字的偏旁。
  尼(⼫)斯(⽄)具(⼋)货(贝)矗(⼗)残(⽍)
  2、巧⽤⼼,记住以下⼏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换偏旁记忆。
  残:与"钱、浅、线" 换偏旁记忆。
  矗:由三个"直"组成。
  3、查字典理解个别⽣字(纵、哗、矗、残)的意思。
  哗:喧哗;喧闹。
  矗:直⽴;⾼耸。
  残:不完整;残缺。
  4、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哗笑:很多⼈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矗⽴:⾼耸、直⽴。
  簇拥:(许多⼈)紧紧围着。
  沉寂:⼗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操纵⾃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指名读课⽂,说说每个⾃然段的主要内容。
  6.⾃由正确朗读课⽂。
  (四)作业:
  1、抄写⽣字。
  2、熟读课⽂,根据课后阅读思考⾃学课⽂内容。
【⼩学五年级下册语⽂听课记录(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