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1.1.1  自然地理概况
水河是长江干流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古称赤虺河,因水赤红故名赤水河。河流由西向东流至镇雄县大湾镇与西南之雨河汇合后称洛甸河,纳威信河、铜车河后始称赤水河,到仁怀市茅台镇转向西北流,至合江县城东汇入长江。赤水河干流全长436.5km,总落差1475m,平均比降3.4‰,河口多年平均流量284m3/s。赤水河流域主要涉及云南镇雄、威信、贵州毕节、大方、金沙、仁怀、遵义、桐梓、习水、赤水及四川的叙永、古蔺、合江等13个县(市),流域面积20440km2,其中云南、贵州、四川境内流域面积分别为2117km2、12222km2左岸右岸和6101km2,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10.4%、59.8%和29.8%。赤水河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二道河、桐梓河、古蔺河、同民河、大同河、习水河等。赤水河主要支流特征见表1-1。
表1-1                      赤水河主要支流特征表
序号
支流名称
岸别
流域面积
(km2
河流长度
(km)
平均比降
(‰)
河口多年平均流量
(m3/s)
1
二道河
1353
72
18.06
22.4
2
桐梓河
3348
125
8.32
54.4
3
古蔺河
1015
72
12.22
13.0
4
同民河
226
41
31.32
4.8
5
大同河
1040
69
14.80
24.1
6
习水河
1655
156
6.86
29.8
赤水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地带,自乌蒙山以东至大娄山西北麓,北靠四川盆地;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大部分为山区,局部为丘陵和冲积盆地。西与永宁河、南广河以及横江的上游分界,南、东隔大娄山脉与乌江流域接壤,东北部紧邻綦江,北接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塘河。
赤水河河源至茅台镇为上游河段,属云贵高原地貌,岩溶、洼地、落水洞,暗河发育,两岸山头高程一般为1000~1600m,其中花果顶梁子海拨高程2000m,该河段谷深坡陡,滩多水急,河段长224.7km,天然落差1274.0m,平均比降5.67‰。茅台镇至赤水市为中游河段,河谷深切,属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的过渡地带,两岸高程为500~1000m,沿河有台地分布,农耕较为发达,本河段长157.8km,险滩较多,天然落差183.0m,河流平均比降1.16‰;赤水市以下至河口为下游河段,河长54.0km,天然落差18.0m,平均比降0.33‰,该区进入四川盆地边缘,高程250~500m,河谷开阔,水流平缓,两岸多为丘陵台地及河谷坝子,沿河集镇、良田较多。
2水文气象
2.1  气候概况
赤水河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阴雨,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
2.1.1  降水
赤水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00~1200mm,面平均降水深为1020.6mm。流域内降水分布不均匀,降水量的高值区位于赤水河左岸支流大同河上游,年降水量达1200mm以上;降水量的低值区位于赤水河中游干流及支流古蔺河中下游,年降水量为700~800mm。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3%,6月、7月降水量较多,两月降水占全年的30%左右,冬季12月和1月降水较少。
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单站年降水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大多在1.5~2.0间。历年最大年降水量是大同站的1843mm,发生在1968年。
2.1.2  蒸发
(1) 水面蒸发
赤水河流域处在大娄山北面背风坡,云雾多、风力小,所以水面蒸发量小,流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一般在700mm左右(E601蒸发器,下同)。蒸发量大体是下游地区小,而中上游地区大。
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分配主要受年内温度、湿度及风的季节变化影响。经实测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最大月蒸发量多发生在5、6两月,最小月蒸发量均发生在1月份。水面蒸发年际变化较为稳定,最大最小年蒸发量的比值多在1.2~1.5之间。
(2) 陆地蒸发
赤水河流域陆地蒸发量在500~650mm之间变化。赤水河中游地区陆地蒸发量相对较大,上、下游地区相对较小。
(3) 干旱指数
干旱指数是反映各地气候干湿程度的一种指标,当干旱指数大于1时,说明蒸发能力大于降水量,气候偏干旱,指数越大,干旱程度越严重;反之,当干旱指数 小于1时,说明降水量超过蒸发能力,气候偏湿润。赤水河流域干旱指数变化范围为0.5~1.0,下游地区小于中上
游地区。
2.1.3  气温及其它气象要素
赤水河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亚冷气流影响,夏季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湿润多雨,流域上、中、下游因地势变化大,气候有明显的差异。
以毕节气象站概述流域上游气象特性,据毕节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2.7℃,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2.7℃,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6.2℃(1988年5月6日),极端最低气温-10.9℃(1977年2月9日)。年平均无霜期为246.8天,最大积雪深度18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95.6h,日照率29%。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8%,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6%。全年平均雾日数16d,冰雹日数2.1d,雷暴日数61.7d。多年平均风速为0.8m/s,全年以SE风居多,最大风速为23.0m/s(1977年4月14日),风向为NW。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5~10月。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mm)为209.3d,日降水量≥10.0mm的日数为25.2d,日降水量≥25.0mm的日数为6.9d,暴雨日(日降水量≥50.0mm)为1.4d,实测最大日降水量为115.8mm(1970年7月7日)。
以仁怀气象站概述流域中游气象特性,据仁怀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6.2℃,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5.6℃,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6.3℃,极端最高气温39.9℃(1966年8月16日),极端最低气温-5.5℃(1970年1月6日)。年平均无霜期为265d,最大积雪深度11c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44.2h,日照率28.4%。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3%,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1%。全年平均雾日数7.7d,冰雹日数0.8d,雷暴日数43.6d。多年平均风速为1.4m/s,全年以N风居多,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09.9mm,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5~10月。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mm)为178.8d,日降水量≥10.0mm的日数为28.3d,日降水量≥25.0mm的日数为8.3d,暴雨日(日降水量≥50.0mm)为2d,实测最大日降水量为120.9mm(1987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