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代湖北监利县子贝渊纠纷
看江汉平原水事纠纷的特征
王㊀红
一㊀引言
清朝,汉江右岸的大泽口支河,在田关支分为两支,东面一支为东荆河,西面一支为西荆河,柴林河是东荆河的一支,西荆河也有分支河道与东荆河的分支柴林河相通㊂咸同以前,东荆河由泽口下注,入梅家嘴,过监利之周老嘴,为府场河,复分三道入江:一支南入柴林河,经峰口(又名丰口)河注于洪湖,经茅江口入江;一支经锅底湾,出新滩口;一支经湖湘口㊁山羊头,至沌口入江㊂①其中,柴林河汇纳了汉江右岸荆门㊁江陵㊁潜江㊁监利㊁沔阳五州县湖河诸水,同时,又是其左岸(北岸)900余垸与右岸(南岸)700余垸排泄涝渍的通道㊂明末清初,柴林河已淤浅,排水不畅㊂清初,监利县境柴林河右岸子贝渊处堤防有18个缺口, 南岸以范修玉为首,堵修缺口,北岸以陆九益为首,挖堤排水 ,②子贝渊纠纷已然产生㊂随着时间的推移,柴林河淤积愈加严重,左岸 水无出路 ,③洪涝渍灾害加重,而右岸 尚有洪湖消纳 ㊂于是,左岸常仰赖于监利县境柴林河右岸堤防子贝渊处,经由沔阳州境内洪心河(亦称 冯姓河 ),消泄其积水入洪湖㊂然而,由于柴林河右岸地势低洼,而且洪心河 自前
821①
左岸右岸鲁西奇㊁潘晟:‘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第126 127页㊂监利水利志编辑室编‘监利水利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第383页㊂
涂宗瀛:‘查复子贝渊挖口情形筹议疏河建闸疏“,舒惠:‘万城堤续志“卷末‘志余㊃疏筑备考“,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