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1)了解东洲岛的位置和形态;
(2)掌握江心洲形成过程以及河漫滩的形成原因;
(5)分析银盘山自来水厂选址的合理性;
实验步骤:
(1)了解东洲岛地理位置与基本形态。
地理位置:东洲岛位于湘江河段流经衡阳市的上游部分由窄变宽处。深槽宽处330m,洲头宽650m,洲尾宽390m。可以看出河流对地貌的塑造作用。流水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了东洲岛。湘江左岸比较平直,岩性较硬。右岸比较弯曲,岩性比较软弱,流水侵蚀严重,凹凸岸分布有致。
地理位置:东洲岛位于湘江河段流经衡阳市的上游部分由窄变宽处。深槽宽处330m,洲头宽650m,洲尾宽390m。可以看出河流对地貌的塑造作用。流水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了东洲岛。湘江左岸比较平直,岩性较硬。右岸比较弯曲,岩性比较软弱,流水侵蚀严重,凹凸岸分布有致。
基本形态:全长约4000m,洲头宽约650m,左汊道2.7km,两岸高度比州高1~2m,成条形。从岛的北端向南走,可以发现北端(洲尾)的物质是粘土颗粒和较细的粉沙,而南端(洲头)的物质组成是大小相对一致且较圆的颗粒较大的砾石,河床较深。整个洲尾尖而陡,与洲头截然不同。这说明河漫滩物质具有二元结构。洲头经过河床的深水沉积,分选较好。
(2)了解流水地貌(东洲岛)的形成原因
由于河面拓宽,河流流速减慢,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凸岸堆积形成边滩;在河流中间堆积形成心滩。当边滩和心滩多次被洪水淹没后,细颗粒沉积於高,被洪水淹没的次数越来越少,河床堆积形成河漫滩。当河漫滩永远不被洪水淹没时便形成江心洲——东洲岛。
由于是分叉河床,东洲岛头部,水流速校小,形成的洲头缓而宽;洲尾两股水流汇合,形成尖而陡的形状。整个东洲岛形似一个肾。
站在洲头向南望可发现有一狭窄处,湘江穿过狭窄处,江面变宽,速度减慢,河槽由深槽、浅槽交替出现,在心州前面100m有一处深槽。基于流速变慢,又遭遇浅槽的抵挡,泥沙逐渐在浅槽中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江心洲。当江心洲多次被洪水淹没,细沙粒、沉积物淤积使江心洲变高,被水淹没的次数逐渐减少,经过各种作用的改造而形成了河漫滩。
(3)(东洲岛)的形态
东洲岛的岛尾尖而陡,这是由于两段小河在这里合流而产生了回流,对洲尾发生侵蚀破坏作用,因而形成现在的形态。东洲岛左边宽而深,右边窄而浅;左岸比较平直,右岸较弯曲。且右岸是凸岸。凹岸与凸岸交替出现,这是流水的侵蚀作用所致。因为湘江流经此处,河流由西南向东北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向右偏,右岸严重冲刷侵蚀,右岸流水呈螺旋状流动,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
左岸较宽,流速平缓,所以河岸较直。
(4)该地区分为五级阶地,一、二级是居民区,交通便利,靠近河流。阶地主要是地质构造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野外判断阶地主要靠平面。此处一级阶地大约10m左右,二级阶地大约15m左右。此处居民点经济区主要分布在一、二级阶地,因为此处地形平坦,土地肥沃。阶地的形成是由于河流下切、河床加深,原先的河漫滩或者河床超过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这种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5)生态园码头建在岛的左岸较合理。码头位于左岸比较平直处,比较合理。左岸较深,承载力较大。码头所处的地段比较平直,且水位较深,能确保航道的畅通;地段岩石的岩性较硬,基岩抗洪水侵蚀能力较强,码头不易坍塌;码头处于公路旁,靠近市中心,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右岸是凸岸,岩性软弱,不能当码头基座。
码头不能选在凸岸,因为凸岸会产生堆积作用。码头也不可以选在凹岸,因为凹岸会因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基底被掏空,使其崩塌。
(6)银盘山自来水厂选址于洲尾的左岸较合理。因为这里是凹岸,水深较大;位于衡阳市主城区的上游,水质较清洁;距居民区、生产区较近,生产(运输)成本低。
(7)流水作用对两岸形态的影响
流水作用使两岸凹凸岸相间分布。由于湘江处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岸弯曲比左岸大,且右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深槽与浅谈交替出现。
附:观察东洲岛可知洲头物质主要是鹅卵石,分选好,颗粒大,磨圆性好,是河床相;洲尾处主要细沙,呈河漫滩相。
这次实习课观察到的阶地有两级,一级为湘江风光带(10m)左右。此处土壤肥沃,地势低平,为经济繁荣区。另一极为黄茶岭一带(15m)左右。以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为第一级阶地,由下而上岸顺序分级,阶地越高,形成时间越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