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2020年第02期
        摘 要:新手教師身份认同是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历程和文化体验的历程而逐渐发展的,是一种自我确认、疑惑、反思和再确认的过程。本研究以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主题聚
焦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认识论、影响其身份认同的因素、身份认同的重构途径等,以期全面了解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今后此领域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明晰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深度剖析研究内容,从整体关照研究对象;同时优化运用各类研究方法;加强不同机构间的合作研究等。
        关键词: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研究述评
        新手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正是在不同社、文化、价值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下,原有的“本体性安全”受到了冲击,在身份认同上构成了危机感,作为“教师”的身份意识和自我形塑才能得以延展。那么,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内在涵义是什么?其研究历程和研究视角是如何发展的?影响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因素又有哪些?这些都将在接下来的文献梳理中进一步探讨。
        本文选取CNKI以及Web of Science两大数据库平台进行了文献检索。在CNKI的中文文献检索中,以“新手教师”、“新入职教师”、“初任教师”等作为篇名,同时以“身份认同”、“身份”为主题,共建立了6个逻辑运算关系,文献范围为2000年以后,选取SSCI、CSSCI、核心期刊等期刊级别,共检索符合主题要求的文献58篇;在Web of Science平台英文文献检索中
以“teacher identity”、“new teacher identity”为主题词进行搜索,选取SSCI的期刊类型,共搜索到有效文献45篇,文献分布以1990年以后为主。无论是中文文献还是英文文献,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新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主题涉及了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认识论(社会文化论、结构互动论、系统论等)、影响其身份认同的因素(社会文化、历史、学校、人际结构、他人与自我等)、身份认同的重构途径等。
        一、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本体论研究
        (一) 认同:以同一性为基础的多学科解读
        “认同”一词译自英文Identity,它源自佛洛伊德(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后由埃里克森(Erikson)引入心理学,“认同”的内涵极其丰富,是多学科领域中的重要研究主题,早期研究中的“本质同一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自我同一性”、“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互动关系”等研究揭示了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对“认同”概念的多样性解读。从哲学的视角来看,认同指“在物质、构成、特征和属性上存在的同一的性质或状态,该状态是绝对的或本质上的同一,这种同一性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构成人或物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状态或事实。”(James A. H. Murry, Henry Bradley, W.A. Craigie &C.T,1989)。该内涵强调了“
个体的差异”与“体的统一”,也正是在差异和统一的互动中,“认同”才得以发展和重构。此后,“认同”成为诸多学科视角在研究个体同一性问题上共同关注的学术热点:
        (二)身份认同:基于自我建构的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同互动的过程
        “身份”是对“我是谁”这个哲学命题的基本回答,而“身份认同”就是对“我是这个体里的谁”“我为什么属于这个体”“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问题的确认和建构的过程。身份既具有结构性又具有建构性,是个体自我与社会自我不断互动的统一过程(阎光才,2006)。
        关于“身份认同”的产生,国外学者一致认为“身份认同”具有动态性和社会建构性:“身份认同是一种社会的、语言性的建构,是一种意义的连接,而不仅仅是一成不变的整体”(Kerby,1991) ;身份认同是动态的,而不是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的静态过程。身份认同的过程并非统一的、固定的,而是始终处于多元变化过程中的流动的建构。Jenkins(1996)提出,身份认同不是固有的,而是需要建构的。维蕾娜·卡斯特(2008:60,63)也指出,人的身份认同是灵活的、补丁层叠的、流动的。
        此外,个体认同和体认同是我们理解“身份认同”内涵的两条基本主线(Jenkins,199
6)。我们所研究的身份认同是指在实践中通过社会对自我的内外在评价而形成的自我认识。内外在身份认同是自我认同和社会体认同都被建构的过程。Mead(1934),Merleau-Ponty(1962)及Kerby(1991)指出,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身份。在身份建构或重构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多重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的身份。文化理论专家Stuart Hall(1997)指出,我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的身份决定了我们的认同。因此,身份认同具有持续性,它是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建构性与被塑性同互动的过程。曼纽尔·卡斯特(2004:5-6)也对身份认同做过如下定义:身份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身份认同虽能从支配性的制度中产生,但唯有在社会行动中将之内化,并围绕这个内化过程建构其意义时,它才能成为身份认同。教师论坛
        (三)新手教师身份认同:关注教师角、教师自我、社会文化脉络
        在“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中,自我概念成为其定义中最本质的部分,尤其是伴随着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社会文化脉络与角期待影响与新手教师关于“自我”的互动与调适决定了其专业发展方式、教学方式以及对待教育变革的基本态度。
        国外多位学者从自我、角、个体与社会、文化脉络等方面对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进行
了多种解读:新手教师身份认同是对职业现实的基础认识,其身份认同是现实的角建构与人格、情境再现的过程(Goodson & Cole,1994);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新手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和参与形成“身份认同”(Antonek, McCormick & Donato,1997);它是开放的、不断被重新定义的,因其与原有的身份认知有所冲突,所以身份认同是“教学意象”的再定义(Sugrue,1997);同时,个体自我形象与教师角扮演之间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寻求个体自我与专业自我之间的平衡(Volkmann& Anderson,1998);新手教师身份认同不是固定的或单一的,它是动态的实体,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新的环境意识过程(Coldron & Smith,1999);它是由关系到自我形成的生活事件中一系列竞争和有矛盾的价值行为、态度所预设和接收的[1](Samuel & Stephens,2000)。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内涵是以教师自我为中心而展开的,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新手教师在面临变动不居的环境、教学的文化情境以及突如其来的人际网络时,需要在“集体的统一”和“个体的差异”间维持适当的张力,进而既满足社会或他人对于新手教师身份的定位与期待,又能体现新手教师个人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对自身的价值定位与批判反思。
        二、“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多学科认识论
        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和梳理得知,关于“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综合了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并在其学科视角下构建了体现学科基本特点的分析框架。围绕着“身份认同”的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争论,对“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分析正走向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稳定与变化相结合、个体与社会相结合的趋势。
        (一)教育学视角下的“新手教师身份认同”
        教育学中将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工作者”,其身份认同与教师改变、教师成长相联系。在探究优秀教师素质结构方面,佛瑞德(Fred)提出了“洋葱模型”(见图1),指出洋葱结构中内层对个体改变的决定性关系和内外层相互影响的联系机制。“新手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教师使命得以外显的重要环节,也是由新手教师转向优秀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教育信念的必经过程。
        此外,教育学研究中的“新手教师身份认同”往往被置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长的历程加以考察,并与新手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相契合,表现了教师专业素养、专业资本的发展过程(Hargreaves & Fullan,2010)。因此,新手教师身份认同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了强大
动力,教学的本质并非特定教学方法的应用,而是其专业认同在教学中的整合程度(Palmer,1998)。在这里,专业认同成为“身份认同”的核心和基础。
        如果将专业认同与身份认同相结合,便建构了新的教师身份认同理解——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这里将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理解为专业身份(professional identity)的确立与发展,说明了新手教师自我对社会定义的教师内涵的体验和认知,确认自己是一名教师,不断去调适、融入和适应所在环境,承诺遵守教师的行为准则及职业道德,并把教师这一职业作为彰显教育教学专业性的重要身份表征。由此可知,新手教师身份认同能够被赋予教育教学的价值意义,是克服初入职场时教学困境的动力和思想基础,而专业身份也是在实践性知识、教育智慧的不断发展中得以重构。
        (二) 心理学视角下的新手教师身份认同
        心理学视角下的新手教师身份认同源于对“自我同一性”形成的理解和认识。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在《童年與社会》一书中对“认同”进行了定义,认为认同是对自己“身份”的回答和确认,并在心理发展阶段上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之后,玛西亚(Marcia J.)等基于埃里克森的论述,把自我同一性操作化为探索与承诺这两个独立的结
构维度,并提出了新手教师入职后身份认同的四种状态:(1)成就型认同,是指经历一段可能的选择或认同危机后相对固定的专业承诺;(2)延迟型认同,是指在对某些目标的认识基础上,探索可能的职业选择,积极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但没有形成职业生涯的最终承诺的过程;(3)排他型认同,是指在对某些目标的认同基础上,从未经历过认同危机(探索)的过程,基于童年时期的认同,对一定的目标、信念和价值观进行承诺;(4)弥散型认同,是指一种没有经过探索和固定承诺的状态(Marcia J.,1966)。要促进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形成,需要引导新手教师由弥散型同一性逐渐转向成就型同一性,在稳定的专业承诺中实现身份的认知与转化,并在动态的职业生涯中关注教师智慧、承诺对身份认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