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博览|教师论坛
摘  要:称谓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其中蕴含着很多知识。它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折射出人们的思想和一些价值取向。文章以“先生”和“老师”为例,从“先生”和“老师”的历史源流切入,着重阐释其当前的使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二者的发展演变以及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发生变化的原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
关键词:称谓语;先生;老师;演变
语言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是传达信息、表达思想的媒介。而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是交际的先行官,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古老历史的积淀,称谓语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也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变。我们可以从这些称谓语中看到人们的行为,
什么是称谓语?《现在汉语词典》(2005年第五版)对称
汉语的称谓系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古至今,已经
一、“先生”词义的演变
1.“先生”称谓语的起源。“先生”原指最先出生的孩子。
2.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先生”的词义演变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先生”的意义有了发展。何晏《论中引用马融的话:“先生,谓父兄。”这个时候的“先生”
都可以称之为“先生”。先生就发展为对年长者的尊称。
敬称,即对知识分子的称呼。从年长有德尊称这个条件派生出的先生,是指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先生。古代女子的丈夫一般都比自己年长而且有德, “先生”原本就带有尊敬的彩,所以古代女子称呼自己丈夫为“先生”。
3.从元代到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演变。这时的“先生”仍然保留着对年长有德的人的尊称,到了元代则成了对道士,出家人的一种专门性的称呼。这是从知识和道术方面所派生的。李渔《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这里的“先生”指的是以行医为职业的人。到了清末时人们称呼为先生。到了在抗英时,人们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为先生。后来“先生”成为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4.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演变。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人际称呼有了很大的变化。“先生”的社会地位和人们对这个称呼的感受也有了变化。因此很少人使用“先生”这个称呼了。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先生”主要用于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如上海“先生”、健美“先生”、足球“先生”、中国“先生”等等。同时
也称比较受人尊敬且有较深学术的老师为先生。如称教授为先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先生”用法越来越普遍,成为对一般成年男性的尊称,如“先生请进”、“先生,这是您的快递。”等等。
二、“老师”词义的演变
“师”这个字原本指古代军队编制。如《说文解字》中说道:“师,二千五百人为师。”后来被引申为总人表率、率领众人的师长。
“老师”联言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子济而陈,迟速唯命,不然纾我。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此处“老”本为形容词,“衰老、疲惫”的意思,用为动词,意为“使……疲惫”;按词性来分析,从唐代韩愈《施先生墓铭》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可以看出“老师”是为词组,还没有定型为合成词,而且没有形成流行之势。因此可以断定“老师”这是知识形式上的连用,还没有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概念的专门称谓。
1.唐代到五代时期“老师”的称谓演变。把“老师”作为一个专门称谓的是在唐代,唐代时把僧侣称为老师。唐代是佛教的初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佛经著作。“老师”这个称谓语在口语彩浓厚的佛经中经常出现。“老师”就不再是一个词组,而是已经成为一个特定的称谓语了。
五代时期,“老师”称谓语有所发展,引申为对传授手工艺者的尊称。如《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催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2.金代到明清时期。大概晚至金代,“老师”这个称谓才具备了与现在的“老师”相似的含义。即传授文化、教育学生的人。到了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也被称之为“老师”。
3.现代“老师”称谓的演变。现在专指教师职业。大概在20世纪初的一段时期内,教师称谓始终主要由“先生”这个称谓语所占据,“老师”则比较少使用。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老师”才开始普遍被使用,但是在高等学府中,学生对教师的称呼仍然使用“先生”。时期,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中,“老师”这样的称谓曾经因为教学活动的中止而被停止使用,随着教学活动的恢复,“教师”又开始被人们重新使用。可是这一期间,“老师”只是一种职业称呼,并没有尊敬的含义。直到科学文化事业又被重视之后,“老师”尊敬的含义才恢复。
三、“先生”和“老师”的联系
“先生”和“老师”这两个称谓语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有着很多联系。 “先生”一词具有“老师”含意的并不是只有存在于战国时期,同时也存在于西汉时期。大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各类学校的教师都可以称之为先生,只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先生”这个称谓开始发生了蕴含着微妙的含义。
“先生”和“教师”这两个词的词义是在不断演变的,但其基本词义并没有改变,二者都有知识广,受人尊敬的意思,是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称呼。这种词义一直保留在今天。如今,“先生”和“老师”仍然有“对教师的尊称,泛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的意义。但是,作为称呼教师的“先生”其尊敬
的意思更加突出。从现在二者的使用频率上不难看出,大家都倾向于对那些比较资深且学术较高的教师称之为先生。
四、词义演变的原因
“先生”和“老师”这称谓语的不断演变,称谓泛化的通
“先生”和“老师”称谓语的演变
◎谢瑞玲
(下转第166页)
教材教法|教法研究
删去。受这股讨论热浪的影响,我国国内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我国教育部制定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文字表达的不同效果
教师论坛在选修课中,我特意在狄金森的诗歌《篱笆那边》的教学设计里加入了中英文翻译对比,通过推敲诗歌中英文版本的用语,体会不同语言表达的效果。
Over the fence
Strawberries grow
Over the fence
I could climb if I tried, I know
Berries are nice!
But - if I stained my apron
God would certainly scold!
Oh dear, I guess if he were a boy -
He’d - climb - if he could!
因为这首诗本来就很短,对于高中生来说,诗歌中的没有生词,所以我直接把诗歌原文通过PPT展现出来,在学生没有看过中文翻译版本的情况下,让他们尝试翻译。先保证不改变学都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他们三五成的反复推敲,从而获得感受与鉴赏的课程目标。
五、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这种在汉语学习中融入英文的教学方式具有可行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科间的融合,通过梳理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及表达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两门语言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鉴于我所面对的是高中学生,同时这种方式还仅停留在初探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便于操作的版块进行对比教学。
在课程改革的号召下,大胆突破常规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汉英对比教学,涉及到汉语和英语两门学科,无论从语法理论,还是语言文学知识的储备,都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样,如果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在汉英对比教学中就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对于对比中出现的异同点
更是难以理解。因此,在汉英对比教学中要做到不勉强、不牵强,遵循教育的规律,实现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L.G.亚历山大:《朗文英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个更加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先生”和“老师”等一些称谓语注入了新内容。这符合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先生”和“老师”的演变深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影响。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追求的方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先生”从事尊称演变为阶级斗争时的称呼再发展称谓对成年男性的尊称以及对老师的尊称。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因此在日常交际中喜欢把自己的前辈以及对有深刻教育影响的人称之为“老师”。第三,称谓语的演变可以深刻反映这变化符合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已经发展为以经济生活为主,政治民主宽松,且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就真务实、追求雅的心理。第四,“老师“和“先生”这两个称谓语的演变还受其本身内在特征的影响。自古以来,老师便是知识丰富,修养高尚的象征,从而使“老师”这个称谓语带有温文尔雅的彩。而“先生”是遵称,不管在哪个时期哪个年代,其的最主要的含义包含了老师之意。作为称呼教师为“先生”其尊敬的含义更加突出。
称谓词语可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民族的特征,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反映了
[1]文忠祥.当前称谓语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J].青海族研究,2003,(4).
[2]苏静,路佳.论称谓语的泛化[J].山东教育学院学,2002,(6).
[3]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J].内蒙古大学学,2004,(5).
[4] 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5] 张莉萍.称谓语性别差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
[6]王晓红.称呼语的社会文化标志[J].汉语学习,2000,(3).
[7]林美容.汉语亲属称谓的结构分析[M].台湾:稻乡出版社,1999.
[8]王希杰.“先生”闲话(二)[J].学汉语,1996,(6).
[9]朱晓文.称谓语的多角度研究[J].修辞学习,2005(4).
[10] 怀秀凤.语境制约与称谓语转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作者单位:漳州正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