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su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20.2《骆驼祥子》中“乡土语言”英译研究——以葛浩文译本为例"
戚佳鸣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摘要:本文借助译者行为批评相关理论,对《骆驼祥子》葛浩文译本中“乡土语言”翻译进行考察,分析了英译本中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并探讨了背后的译者因素。研究发现,葛浩文采取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译本既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又能保留一点“乡土味”,其译者行为规律符合“求真为本,务实为用”的原则。
关键词:《骆驼祥子》;乡土语言;翻译策略;译者行为
0.引言
近年来,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乡土语言”的英译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周领顺(2016:80)曾将“乡土语言”定义为“一切具有地方特征、口口相传、通俗精练,并流传于民间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乡土语言”包括熟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俚语、成语、格言、俗语和方言等文化特词语,其共同特征是“土”或“俗”(周领顺,2017)$乡土语言”翻译的
难点在于如何在传递“土味”的同时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本文借助译者行为批评相关理论,对《骆驼祥子》葛浩文译本中“乡土语言”翻译进行考察,分析英译本中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效果,进而对背后的译者因素进行探讨。
1.《骆驼祥子》及其英译本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也是最早被译介到英语世界的作品,书中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出版80多年来,《骆驼祥子》先后有四个英译本问世,分别是伊•万金(Evan King)译本(1945),珍•詹姆斯(Jean M. James)译本(1979),施晓菁译本(1981),以及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所译的Rickshaw@oy(2010)$老舍一贯主张写作应使用“俗”与“白”的口语,《骆驼祥子》中充斥着大量的“乡土语言”,充分展示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然而这些民族文化特词的加入,也给译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葛浩文也曾坦言,作品的“乡土味”是翻译中最难的环节。2.译者行为批评
2.1译者行为及“求真一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译者行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译者行为”是译内行为,即译者的语言性行为,广义上的“译者行为”是译内行为加译外行为。译内行为处于翻译的基本层,而译外行为是译者的社会性行为,处于翻译的高级层,译者是语言人和社会人,其行为部分表现为译者参与社会活动时的普通人之为,包括译者使
其译作进入流通领域并拥有读者的行为(周领顺, 2014:18)$译者行为批评就是“对译者借翻译活动参与社会的社会化过程的研究,也即译者角化研究,不仅关注其语言性,更关注其社会性”(周领顺,2015:125)$
为了对译者行为进行研究,周领顺构建了“求真一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求真”是指译者为实现务实目标而全部或部分求取原文语言所负载意义真相的行为,“务实”是指译者在对原文语言所负载的意义全部或部分求真的基础上为满足务实性需要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周领顺,2014:76)$“求真”和“务实”处在一个连续统的两端,连续统上存在着各阶段的渐变状态,体现了意志体译者社会化行为的强弱$
2.2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
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是两个重要的评价性术语。前者在译文效果上反映为译文向原文靠近的求真度,在译者行为上反映为译者在翻译内向原文靠近的求真努力;后者在译文上反映为译文靠近社会需求的务实度,在译者行为上反映为译者在翻译外向社会靠近的务实努力(周领顺,2011:87)$前者求原文之真,后者
*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一般资助项目“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乡土语言'英译研究一以《骆驼祥子》葛浩文译本为例”(项目号:19SWB-035)。
98
2020.2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求译文之用,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影响翻译的效果及评价。
3.“乡土语言”英译个案分析
下文将以《骆驼祥子》葛译本中的“乡土语言”为例,从译内和译外两个视角对译者行为与译文效果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译者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3.1“求真”与译内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向原文“求真”,往往选择异化策略,力求保留原文中“乡土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特,使译语读者领略异国风情和历史文化。具体来说,葛浩文在翻译一些“乡土语言”时采取了直译的方法,求真度很高。例如,汉语成语“过河拆桥”直译为to tear down the bridge after the river was crossed”,译文复制了“桥”和“河”的意象,与原文保持“如影随形”的关系。对于一些歇后语、俗语等的翻译,葛浩文也采用了类似的译法,如“一条绳拴着俩蚂蚱,谁也跑不了”译为“We're like a pair of grasshopperr tied tooeth-er by a sthng,se neither of us ccn get away.”,充分保留了源语的语言特征及文化意象;在翻译“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时,他并没有将其译为译语读者所熟悉的“now or never”,而是直译为“there are no more inns af­ter this village”,且在前面添加了“as the saying goes”,这样不仅在译文中保留了“村”和“店”的意象,而且成功地向译语读者推介了中国的俗语。
另外,对于小说中一些涉及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的“乡土语言”,译者则采取了直译加解释的方法,译文均在求真的基础上做了务实性改变。例如,虎妞说道:“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语不发这里虎妞引用歇后语来表示她不会告诉刘四真相。葛浩文将其译为“'1remind hem of Xu Zhe,who was brought as a pasoner to Cao Cao's ccmp,and not say another word.”,译文中对典故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徐庶(葛误译为“Xu Zhe”)和曹操予以保留,并添加了“who was brought as a prsoner”来解释历史人物,译文呈现出较高的“求真度”,同时也成功地将源语文化呈现给外语世界。另一歇后语“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被译为“Like Zhou Yu pretending to hit Huang Gai—one ungmdgingly gives;the other cheerful l y takes”,译者同样在求真的基础上务实:“求真”体现在对“周瑜”“黄盖”进行音译,保留其人物形象,“务实”则体现在译文中并没有过多涉及人物相关的历史典故,仅添加了“pretending”一词,既展现了人物关系,又不会对译文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3-2“务实”与译外效果
译者在翻译外向社会靠近的务实努力使译文呈现
出较高的“务实度”,就翻译策略的选择而言,译者采
用归化策略,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例如“咱们是先
斩后奏;反正我已经有了,咱们俩谁也跑不了啦”,这
是虎妞假装怀孕,强迫祥子就范时说的话。葛浩文在
处理“先斩后奏”的翻译时没有解释成语典故,因为这 会放慢虎妞说话的节奏,不符合她急性子的特点;也没
有直译为“behead sb.first then make all known t。the Emperor”,因为对于没有背景知识的译语读者来说太
突兀。葛浩文将其译为“We boarded the traiv before we bought a ticket”,用英语中的习惯用语生动传达出原文
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效果,求真度较高,务实度也较高。
再如,“在巡警眼中,祥子是头等的0刺儿头’”,“刺儿头”是方言,指遇事刁难别人,不好对付的人,如果直
译这一形象,译语读者会感到晦涩难懂。葛浩文将其
译为“a hard nut tt crack”,用“坚果”这个形象来替代“刺儿头”,用“很难敲碎”来表达人物难相处的性格特点,重新塑造译文读者熟悉的文化语境,在务实的同时
兼顾求真。对于某些在西方文化背景中没有相似意象
的表达方式,译者则采用意译,偏向“求真一务实”连
续统的“务实”一端,如将“放过阎王账”译为“had profited from usury”,省略了汉语独特文化意象“阎王”,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
《骆驼祥子》中使用了大量的京味方言,在翻译方
言时,葛浩文倾向于意译。例如,虎妞对祥子说:“这
不结啦!甭不自在!”,这里“这不结啦!”是北京方言,意思是“这不就行了嘛!”,如果直译会使译语读者
难以理解。葛浩文选用“Thats better”,同样是口语化
表达,与原文语言风格一致,准确传达了虎妞的语气,
在“求真”的基础上,译者“务实”的选择更加照顾译语
读者的文化背景。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葛译本中“方言”翻译的“务实度”远高于“求真度”,译者这样做的
目的是考虑到其译外效果,务实于“读者“或“社会”$
4.结语
葛浩文(2004)认为文学作品译者所扮演的角
是跨文化协调员,翻译的过程即文化协调的过程。他
一直致力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用目的
语文化系统能够接受的形式来翻译,使译本受西方读
者认可,同时尽量传达出作品中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从而对目的语文化和文学起到丰富的作用。译者角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葛浩
文在《骆驼祥子》译者序中提到,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99
Jiangsu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20.2
是将这部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完整、忠实”地呈现出来,同时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因此在翻译时,他采取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在具体翻译小说中的汉语“乡土语言”时,他为了向原文“求真”,保留语言的“乡土味”,采用了直译、直译加解释等方法%为了使译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务实于西方读者和社会,则采取了替换、省略、意译等方法。总体来说,葛浩文采取了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译者向读者/社会靠近的务实努力略高于其向作者/原文靠近的求真努力,其译者行为规律符合“求真为本,务实为用”的原则,这使其译本更易于被西方读者所接受,从而提升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Dale,Corinne H.(ed.)Chinese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一
A Reader-M].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上接第85页)
参考文献
-1]Halliday,M.  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
-2]Thackeray,W.M.Vanity Faio-M].New York:William Colline,2018.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岀版社,1994.
-4]胡壮麟.功能主义纵横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潘文国.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岀版社,2002
-8]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
Prese,2004.
-2]Lao She.Rickshaw Boy-M].Howard Goldblat i(Trane).
New York:HarperSolline Publishers,2010.
-3]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周领顺.“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译文与译者行为的双向评价-J].外语教学,2011(2):86-91.
-5]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
6]周领顺.翻译批评第三季一一兼及我的译者行为批评思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1):122-127.
-7]周领顺.“乡土语言”翻译及其批评研究-J].外语研究, 2016(4):77-82.
-8]周领顺,杜玉.汉语“乡土语言”葛译译者行为度-J].上海翻译,2017(6):21-26.
[作者信息]戚佳鸣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Email:29720397@qq
-9]秦洪武,王克非.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0]王力.积极发展中国的语言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
-11]王立弟,张立云.重复一一在汉英翻译中的处理-J].中国翻译,2002,23(5):15-18.
-12]徐蕾,宋艳萍,吴泓颖.基于转喻和替代的关系谈语篇衔接功能-J].教学与管理,2011:95-96.
-13]杨必.名利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4]张元元.如何克服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7(01):83-85.
-15]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信息]龚逸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Email:pep-*************m;倪锦诚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Email:jcneews@163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