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 文言句式第一课时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需掌握的4类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其他如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句式等《考试说明》虽未作明确要求但这些句式对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需要重点掌握。文言句式往往在断句题和翻译题中作为断句的依据和翻译的采分点重点考查。
题点一 判断句
题点·必备知识
(一)判断句
——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类型表示判断:
类 型
例 句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者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字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无标志句
臣本布衣(《出师表》)
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鸿门宴》)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等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表否定判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所守或匪亲(《蜀道难》)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节选自《隋书·列女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译文:                                 
                                     
(2)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译文:                                 
                                     
备考·关键能力
准确辨析并翻译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直接对主语作出判断。
1.辨析时,要注意把握其如下特征。
望天门山诗配画
(1)名词性成分作谓语。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句子成为判断句必不可少的条件。
(2)有“……者,……也”“……者”“……也”“……者也”等结构形式的外在语言标志。如《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等。
(3)用判断动词“为”“乃”等表示判断。如《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陈涉世家》中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等。
2.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句。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
题点二 被动句
题点·必备知识
(二)被动句
——看清关键词翻译成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类型:
类 型
例 句
字句:
谓语+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师说》)
字句:见+谓语或:见+谓语+于
秦城恐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字句:受+谓语+于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赤壁之战》)
字句:为+动词
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为所
有如此之势秦人积威之(《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鸿门宴》)
字句
舞榭歌台风流总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标志句(意念被动句)
公府不就(《张衡传》)
而刘夙疾病(《陈情表》)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
译文:                                   
                                   
(2)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
译文:                                 
                                     
(3)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译文:                                 
                                     
备考·关键能力
准确辨析并翻译被动句
1.被动句的辨析角度主要有以下三个。
(1)从标志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带有标志词的被动句主要有“‘于’字句”“‘见’字句”“‘为’字句”“‘被’字句”四大类(见前表),所以当句子中出现了这些标志词时,就可以考虑这个句子是不是被动句。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事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含有被动的意思,所以单凭标志词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事者。如《劝学》中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是“镂”的支配对象,并且“金石”是受事者,所以此句应为被动句。
(3)巧借“添”“变”二法。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2.被动句的翻译必须加上“被”字。
题点 宾语前置句
题点·必备知识
(三)宾语前置句
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句子就叫宾语前置句。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类 型
例 句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大王来(《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然而不王者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为标志强调宾语
句读不知不解(《师说》)
唯利(成语)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
(选自《新唐书·王思礼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
译文:                                 
                                     
                                     
备考·关键能力
准确辨析并翻译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判断方式主要是辨清类型,识准标志。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其标志是:有否定词“未”“莫”“不”等;作宾语的必然是人物代词,如“之”“余”“尔”等。如“朝廷不之罪也”,否定词是“不”,代词是“之”。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前置,其标志是:疑问句式;作宾语的是疑问代词,如“何”“安”“奚”等。如“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是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是“以”。
用“之”或“是”或“唯……是……”把宾语前置。如“句读之不知”(《师说》)。
题点 省略句
题点·必备知识
(四)省略句
——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主要有五种类型:
类 型
例 句
省略主语
承前省略
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蒙后省略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对话中省略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省略谓语
承前省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蒙后省略
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共喻省略(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曰: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省略宾语
动词宾语省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介词宾语省略
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省略介词
介词省略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介词省略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介词省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自)日边来(《望天门山》)
省略兼语
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应用体验]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