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画面,悟情诵读
中古友谊小学 来小菁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想象画面,悟情诵读”。
一、研读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所执教的《古诗两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为“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一课安排了两首写景的古诗,其中《望天门山》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全诗诗中有画,彩明丽,动态鲜活,想象大胆,融情于景。
二、学情分析
在本学期第9课学习古诗两首时,我着重向学生渗透了自学古诗的方法。通过课前的预习,绝大多数学生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能在课上自学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但是,我发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想象诗中的画面,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学生只会把诗句的大意再说一遍,而不是真的在脑海中出现了意象,更谈不上构成完整的、动态的画面。没有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教材特点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
2.学习《望天门山》,能抓住景物特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难点)
3. 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验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重点)
4.背诵《望天门山》。
四、教学流程
这是我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望天门山诗配画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
在教学伊始,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二年级学过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我抓住望字,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引出这节课讲授的古诗《望天门山》。接着,我引导学生初读古诗,在自学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诗意的意思。
1.展开想象,感知景物特点;捕捉动词,形成动态画面。
然后,我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所描绘的景物。【幻】:默读诗句,想一想:①李白远看天门山,看到了哪些景物?把表示景物的词语圈出来。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抓住“天门山、楚江、孤舟、红日”等景物。我接着引导: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天门山很高大,是青绿的,像两扇大门。”有的学生说“楚江江水碧绿,波涛汹涌。”我追问:你们是怎么想象到的?学生有的说:“我是结合诗句内容想象到的。”有的说:“我是结合插图想象到的。”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点拨学法:结合诗句内容、结合插图都是想象画面的好方法。通过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红日、白帆,这画面中的彩真美啊!
接着,我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动词,使学生能把单个的意象连起来,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的画面。我是这样引导的:《望天门山》这首诗就像一幅流动的连环画。你能从诗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画面中的动感呢?我们先来看看诗的前两句。当学生说到中断的意思是从中间断开时,我出示了 “断”的汉字起源图。[幻字源图]我们来看看“断” 字。断的左偏旁表示用“刀”割断两束“丝”,右偏旁“斤”是斧头,“断”字表示有力地砍断。你们想想看,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此时,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出来,想象的情景各不相同。[ 幻视频。] 在此,我肯定学生的发言:
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无论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这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诗人李白又是怎么想象的?谁来读读说说?学生结合诗句,体会到“李白把天门山想象成是被长江水冲开的”。我指导朗读:波涛汹涌的长江水能把天门山冲破,那是怎样的气势啊!该怎么读呢?板书:水汹涌。学生读“天门中断楚江开。”在学生结合回字谈感受时,我相机引导:为什么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流到天门山会打个回旋,改变了流动的方向呢?学生结合第二句诗,发言:我体会到了天门山像两扇大门,阻挡了长江的奔流。我评价道:正是山的奇险引发了水的回旋。板书:山奇险。接着,我指导朗读:天门山两山对峙,使浩荡的长江水打着漩涡,改变了流动的方向,奔腾而去。这句诗又该怎么读呢?学生读“碧水东流至此回。”前两句诗学到这儿,我引导学生再来读诗句,想画面。在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已经能够试着抓住景物的特点,想象出动态的画面了。学到这儿,我适时小结:刚才我们抓住景物特点,想象出了动态的画面。我们
接下来还要这样学习。
2.诗配画,明确观察角度;引视频,解疑、悟情、朗读。
【幻三四句】在三四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尝试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想象画面。在此基础
上,我引导学生结合诗句质疑,学生提出:两座大山明明是静止的,李白为什么会觉得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呢?此时,我结合学生在课前给古诗配的画及其它版本教材的插图,引发讨论:你们觉得李白是站在岸上观察,还是站在船上呢?再来读读诗句,说说你们觉得哪幅画画得更有道理,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说:“我觉得李白应该是站在船上。”但对于为什么是“两岸青山相对出”,学生就说不清楚了。这时,我引入了一段精心从《话说长江》中截取的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体验的情境: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站在船上了,小船正在顺着江水向前移动。我们一起来看,远处出现的天门山正扑入眼帘,由远到近,由小到大,这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在观察后发言:我觉得好像船没动,倒是两座山正在向前移动。我接着引导:“如果说李白是远方的客人,那么,青山就是当地的主人。两岸的青山渐渐地出现,越来越近,仿佛是来做什么的?“仿佛是来欢迎李白的到来。”学生不约而同地答道。此时,如果你是李白,看到静静对峙的两座山好像都出来迎接自己,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一个学生说:我感受很高兴。另一个学生说:我感到很兴奋。出示插图,引导学生悟情:现在,你看到眼前彩明丽、开阔壮观的景,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不禁赞叹道:“天门山的景真是太壮观了!”。我及时评价:从你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对天门山深深的赞美之情。板书:赞美。此时,我播放了《高山流水》这首意境深远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着画面,体验诗人的
情感,来美美地朗读古诗。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时,我也适时进行了范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位同学是这样朗读的。【幻:学生读诗的视频。】这位同学的朗读,激发了更多同学想读的愿望。我又请想读的学生一起来齐读,学生读出了诗句中所展现出的壮观之美。在学生背诵这首诗之后,我总结学法: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读诗句,想画面,感悟到了诗人的情感。【板】:抓景物,想画面,悟诗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