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书香高中作文
我的世界很大,很大,除了我,全都是书;我的世界很小,很小,除了我,只剩下书。
——题记
我在等,等一个时机。
我一直在追寻,在探索,在努力。
图书的首次接触是在母亲的牵引下,那时一本配有拼音插图的《西游记》,至今依然隐约记着它的模样。那时的岁月是欢愉的,并未有的压力以致于没时间看课外书。图书对我来说似一片生命力旺盛的花丛,各种花儿在撒下温暖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散发出幽幽清香,吸引着我去嗅一嗅,闻一闻,乐此不疲。但困扰毕竟是有的,年纪尚小的我并未完全熟悉拼音,阅读时必备一本《新华字典》以备查阅,对于难懂的句子有时得花上不少时间。现在想来,《新华字典》
倒也是对我影响极大的一本书。如此的,那时的图书对于我是一杯绿茶,茶香淡雅,吸引人去尝一尝,新绿的茶叶在热水中翻滚,转身,好不诱人。待尝到嘴里,是一种淡淡的苦涩,而随之回味,接踵而至的那么是浓浓的甜蜜。
图书便极具吸引力地让我每天去欣然翻阅。那时的我习惯了坐在庭阶上看书,阳光从稀疏的枝叶间泻下;抑或在微凉的午后,我静坐在庭院,听着耳边沙沙的书本卷轴活动的声音,指尖轻轻翻阅书本,认真地拼写阅读,翩然羽化在其中。纵然知只是明白文中故事的大概情节,全然不知文章思想,却依然乐在其中。
次与图书的首次接触,使我与图书的故事一直在延续,没有终结。
图书,我无意从你身边路过,你无心从我身旁经过,将你柔美的身影掩映在我心中的柔波里,漾起涟漪,弥散开去。
待大了一些的时候,书本便成为身边常携之物。课余时间,便放松地拿出一本课外书阅读。逐日积累的知识令我不必再查阅字典,而是学会了汲取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我不再敷衍地去读看文章的情节,虽然不求甚解,但也能从语句中体会作者
品书的情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看了各种体裁的著作经典的作品犹如一杯芳醇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优美的时文小说犹如出水芙蓉,清丽脱俗;典雅的诗词曲赋犹如闪光的珍珠,历久弥香,流传甚久。文学便如再次注入了水的茶,苦味涩味都淡去了,细心回味,那余味,好浓,好香,好甜蜜。
十六岁,不羁的年龄;十六岁,我们有棱有角;十六岁,如三月一样美丽——而三月就是应该沉浸在文学之中的季节,我们沉醉于各个作者精心塑造的风格迥异的文学天地中,惬意欢愉。然而,毕竟是青春,放纵不羁的勇敢,让我试图去踏平脚下的路,去战胜一切。我曾把图书视作对手似的,想要征服它,想要战胜文学,却知识盲目地迷失了自我,遗忘了与图书融为一体,身临其境地阅读书中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蓦然回首,自己一度如同回到了与文学首次接触的时候,知识浅薄地读懂文章情节,懊悔为这“征服”而荒芜的一切。刹那间觉得我与图书的距离近在咫尺,但却隔了一道厚实的墙,无法亲近。
我才懂得,文学是一种传递,一种传承,一种思想文化的延续,而图书那么是其中不可或却的媒介。层出不穷的书籍不可胜数,一双眼又怎能敌得过无数支笔?在文学面前,何来征服?!我便耻笑于自己的狂妄,不羁;把那些走马观花而过的书本重新认真地阅读了一遍,获益匪浅。
那些书本堆起来,竟有小山般高度;注视着它们,才明白:
对文学,必须保持仰视;它,不可征服!
如今的图书对于我来说,是杯中泡开的茶叶,我依然不舍;咀嚼在口中,那是一种淡雅而散不去的香味,回味幽然。
品茗书香,我嗅到最深处的一缕香。
后记
我依然在等待,不,是厚积薄发。
我正一缕缕地收集书香——
我与图书,彼此之间一片透明,是最真的自己。
我与图书,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谊。
一本本图书,你们就是我的风景。因为有你们,我一片透明。
我愿意为你们停驻这里,不走下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