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先哲的点滴故事(28)——阿伦·贝克
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 常向东
今天星期五,上海天气晴,2℃-11℃,空气质量优。
继续心理学先哲的点滴故事。
阿伦·贝克
1.生平:1921年-
2.尊称:临床心理学家、认知疗法创始人、“认知之父”、精神病学家。
3.故事:贝克于1921年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里,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1946年,贝克于耶鲁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贝克获得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长期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研究,并于1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曾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中心主任。《认知与研究》杂志主编。
在临床实践中,贝克发现精神分析法比较牵强,难以证明。于是他在60年代决定对精神分析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令贝克非常吃惊,他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梦中很少有关于敌意的主题,也不比对照组多。在做自由联想的时候,贝克也发现很多患者都存在自动的负性思维。这促使贝克放弃精神分析,转而开始认知取向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以精神分析和行为为主流的时候,认知疗法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但贝克并没有放弃。
直到有一天,事情出现了重大转机。为了证明认知疗法有效,贝克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一组采用传统的药物,另一组采用认知。结果非常令人吃惊,认知与药物均取得了同等的效果,并且在预防复发等方面还优于药物,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1977年的杂志上。自1977年开始,已有500个研究结果证实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各种不同精神障碍、心理问题中都有很好的疗效。
这项革命性的突破,使得认知疗法重新获得精神医学界的认可。今天,贝克所发展的认知疗法(后来称为认知行为疗法),已经取代精神分析疗法,占据了精神医学领域和心理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新的主流疗法。
正是贝克所创立的认知疗法,使他于2006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大奖。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拉斯克奖的神奇之处在于,它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先兆。
拉斯克医学奖评委会颁奖给贝克的理由是这样描述的:“贝克发展了认知疗法,该疗法改变了我们对许多精神病的认识和,如抑郁、自杀行为、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和饮食障碍等。”评委会主席称,“认知疗法是近50年来精神疾病领域最具重要性的进展之一。”
4.学术贡献
(1)贝克创立了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由贝克在研究抑郁症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创立起来的。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和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和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
贝克指出,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诱发事件或不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和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贝克还指出,人们的认知建立在自己以往经验的态度和
假设基础之上,错误常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即这些错误思想常常是不知不觉地、习惯性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不同的心理障碍有不同内容的认知歪曲。
主要概念:
〈1〉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是指人们看待世界的重要信念和假设。人们通常从童年期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对将来的认知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通常不予表达,不为意识所觉察,在其后的生活中继续得到修改与补充。由于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的存在,患者对某些重大事件表现出脆弱性,由此派生出大量负性自动思维。
功能失调性假设的特征有:
Ⅰ.不符合人类经验的真实性,是不合理的。
Ⅱ.僵硬的、过分普遍化和极端的信念。
Ⅲ.阻碍目标的实现。如过分追求完美主义等。
Ⅳ.与极端的过度情绪有关。如抑郁、绝望等。
〈2〉负性自动思维。在特定情境下,自动呈现在意识中的想法,常常不经逻辑推理突然出现,稍纵即逝。
负性自动思维的特征:
Ⅰ.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出现于脑内。
Ⅱ.内容消极,常和不良情绪相关联。
Ⅲ.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征,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Ⅳ.貌似真实,因为它是由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而来的。
Ⅴ.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既逝。
Ⅵ.存在的时间不定,但力量强大,而且不能由自己的意愿选择或排除。
Ⅶ.蕴含着认知歪曲,而当事人都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
生活点滴负性自动想法的消极性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消极的看待自己,否定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价值和能力等;二是消极地解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三是消极地看待未来。抑郁症患者明显具有负性自动想法。
〈3〉认知歪曲。贝克将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推理错误称为认知歪曲。他认为认知歪曲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图式。
认知歪曲的主要形式有:
Ⅰ.非此即彼(又称非黑即白、极端化):用两极法看待事物,而不是将事物看作一个连续体。如不成功就是失败。
Ⅱ.灾难化:消极地预测未来,而不是考虑其他的可能结局。如自认为世界末日到来了。
Ⅲ.使不合格或打折扣:毫无理由地否认自己的良好经历、事迹或素质。如工作完成了,但我还是个失败者。
Ⅳ.情绪推理:情绪化地认为某件事合乎现实,无视或轻视反面的证据。如他是我的老师,虽然你们认为他犯错了,但我认为他做的都是对的。
Ⅴ.贴标签:给自己或别人贴上固定的大标签,不顾实际情况就下结论。如某人和别人有过过节,他就认为那个人是个人渣。
Ⅵ.最大化/最小化:在评价自身、他人或一件事情时,不合理地夸大消极面,而缩小积极面。如一个女生本来长的很漂亮,但她就说:“我脸上有颗黑痣,我太丑了。”
Ⅶ.以偏概全:远远超出现有处境,得出一个更大范围的消极结论。如一个男青年因为有过一次失恋的经历,就认为自己再也不到女朋友了。
Ⅷ.个性化:相信别人都是因为自己才消极行动的,而不考虑其他更可能的解释。如自己的一名同学不联系自己了,就自认为一定是自己得罪他了。但可能对方没有他的手机号了。
Ⅸ.“应该”和“必须”陈述:有一个精确固定的观念,认为自己和别人应该怎么做,高估了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如我必须努力工作,否则,老板会把我炒鱿鱼的。
Ⅹ.管状视力:只见事物的消极方面。如某人自认为喝酒对身体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