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关注48个生活细节,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和行为习惯解读

一、日常生活好习惯细节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看似貌不惊人,可它对孩子的成长及至日后的生活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老师父母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引起重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抓起,为孩子将来成功地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早睡早起精神足——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
孩子如果有了熬夜和睡懒觉的习惯,从现在开始就一定要改掉。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觉前不看电视;按时作息,各种学习活动都按计划进行;清晨不要猛然大声叫醒孩子,要轻声唤醒;孩子有良好表现要及时鼓励;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生活有规律,不因周末
或节日而玩到深夜.
生活点滴
2、衣着整洁每一天——培养讲究卫生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提醒孩子每天早晚洗手、洗脸;弄脏手、脸后要随时清洗;睡觉前要养成刷牙、洗脚的习惯;勤理发、勤剪指甲;不吮指,不挖鼻孔和耳洞。父母的良好卫生习惯会无形中影响孩子。
3、早晚刷牙要细致——培养爱护牙齿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告诉孩子不刷牙的后果,提醒孩子经常漱口;早晚细致刷牙;少吃甜品和饮料;纠正孩子的吮指、添牙、咬嘴唇、张口呼吸等不良习惯,避免牙齿生长畸形;父母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牙齿排列不齐要尽早矫正。
4、不用脏手揉眼睛—-培养保护眼睛的习惯
在学校里,老师要严格要求孩子写字和读书的正确姿势,严格要求孩子做眼保健操,提醒孩子注意眼睛的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
父母应该定期给孩子进行视力检查,检查年龄一般从4岁开始;要时刻纠正孩子写作业和看书的不良姿势;要使用颜较浓的铅笔;绝对不可以躺着看书;定期进行桌椅的调整;不能超过1小时连续用眼;不要急于给孩子配戴眼镜,科学辨别真假近视。
5、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
锻炼身体要适度,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每星期至少运动3次左右,每次锻炼至少30分钟以上,长期坚持下去,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长和孩子一起锻炼,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6、做事迅速不拖拉——培养讲求效率的习惯
孩子做事慢吞吞,父母和老师要积极出原因,对症下药,拖拉有时是父母控制下孩子的“软性”对抗,拖拉的信息里有时隐藏了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和反抗。
7、用过东西归原处——培养物归原处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帮孩子养成物归原处、不随处乱扔的好习惯。父母不要代劳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孩子学会将物品归类,培养孩子思维的有序性;告诉孩子选择物品摆放的合理位置。
在公共场所更要严格自我约束,有“归位”意识,不给别人添麻烦,父母和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对孩子的进步行为要大力表扬.
8、珍惜粮食不剩饭--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诸葛亮曾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要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教养的人,勤俭节约是给孩子永久的财富.父母要教育孩子盘中餐的来之不易,吃饭不挑食;使用学习用品不浪费;不要给孩子买过量的东西;经常给孩子讲前人节俭的故事;在生活中随时向孩子做出示范和指导.
9、街头零食不乱买——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
让健康饮食的意识从小在孩子心中扎根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了解一些健康饮食的基本知识;以家庭餐为主要形式;以粗茶淡饭为营养配餐;不要把垃圾食品当成时尚。科学地管住自己的嘴,从小形成科学饮食和健康生活的意识,将受益一生。
10、零钱使用有规划——培养合理消费的习惯
在教育孩子如何使用零用钱方面,父母和老师首先应让孩子牢记,家长赚钱不易,不可以用零
花钱攀比;对于零花钱的使用要有一份记录或者计划,使自己从小能有理财的能力;要知道哪些能买哪些不能买,真正学会勤俭节约;不能随便拿家长的钱,需要时应事先向家长请示;父母给孩子的零花钱要适量,不能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11、衣食住行不攀比--培养不爱虚荣的习惯
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战胜虚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要教孩子学会接受自己,不为自己的普通出身而自卑,把尊严和价值建立在自身的优点之上;要教孩子正确对待社会差别,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要教孩子把握攀比的尺度,并用攀比的积极因素来激励自己,不能让孩子的虚荣心得到家长物质上的支持,也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和孩子共同认识判断各种社会现象。
二、学习好习惯细节
虽然学习成绩与智力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成绩好坏往往与学习习惯好坏更为相关.好的学习习惯造就好品质,好品质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上升.
12、认真写字不潦草——培养正确书写的习惯
“字如其人”,常常能展示人的个性特征。写字比较潦草,意味着做事不踏实或者不用心;写字认真,可以塑造人的性格,使人对生活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变得更沉稳。一手好字能给人带来自信,让别人刮目相看。
13、完成作业不马虎—-培养认真细致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因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而造成的事故举不胜举,要让孩子了解做事马虎的危害性有多大。许多事例表明,由于马虎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挽回的,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做任何事都不能粗心大意,特别是在孩子写作业和考试中,要做到“四细”,即仔细看,仔细想,仔细写、仔细查。在家不依赖父母帮助检查作业和试卷。
14、课前预习有准备——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不仅能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带着难点和疑点去上课,巩固知识和加强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脉路。但很多孩子只重视课堂学习和课后完成作业,而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没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15、课后复习要及时--培养课后复习的习惯
每个人复习的习惯和方法不同,大致可按照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看教辅资料的程序来进行,家长要帮助孩子检查复习效果,帮助孩子掌握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6、敢于提问和发言——培养上课发言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鼓励孩子敢于提问和发言;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放弃依赖心理;鼓励孩子对所看的书籍大胆提出修改意见和质疑;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即使不太正确,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17、观察事物要细心—-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父母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培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给孩子布置观察的任务;让孩子明确观察的目的;引导孩子在观察中积极思考,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机会,扩大孩子的视野.
18、善于动脑勤思考-—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会使智力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认真思考会使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很多倍,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会用脑的同学,可以防止死读书,只知道死记硬背,不知道思考的同学,往往事倍功半.
19、每天坚持写日记-—培养勤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但现实中很少有孩子能坚持。写日记需要坚持,所以写日记是培养孩子恒心的重要途径。
20、学习方法常总结——培养发现规律的习惯
父母和教师要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自己;鼓励孩子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尝试和创新;和孩子共同讨论、改进能取得更好效果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21、阅读好书不能少-—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教育家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也是成功接受教育和选择事业的基础。课外阅读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其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三、品行好习惯细节
孩子有德、有才,才能安身立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在对孩子的各种期望中,我们最期
待的就是养成他们的良知,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信念,成为品行端正的人。品行的形成不能单凭无条件的爱、出身良好的家庭或是运气。家长坐等是等不来孩子的德行的,要靠家长和老师的重视,靠对他们从小施加影响。
22、多为父母做些事-—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
对于孩子健康成长付出和给予最多的是父母,他们对孩子爱的付出是本能的、不讲回报的,是心甘情愿的.这种爱最执著、最真诚、最持久,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最强。为了回报这种爱,孩子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多为父母做些事。
23、礼貌用语挂嘴边—-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要使孩子处于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氛围里,为孩子创造一个目见善行、耳闻善音的环境;不无理要求孩子;不以自己的好恶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识去做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在孩子面前讲粗话;耐心引导孩子,生活中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