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 一次,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讲成功之道,他说:“还是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一处金矿,于是人们一窝蜂地拥去开采。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如果是你,该如何是好?”有说绕道走的,也有说游过去的,他却说:“为什么非得淘金,不可以买一条船营运?那样的情况下,你就是把渡客宰得精光,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这段话表明的道理不包括(  )。
A.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
B.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起
C.正是这不经意的想法,会让你在不经意间解决了问题
D.培养多元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认识事物,你才能成功
考试后的感受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中商界奇才的观点正是克服定式思维,多元思维、不畏困境、在困境中寻机遇的表现,A、B、D都包含了这样的道理,只有C在谈“不经意的想法”,所以C是这段话不包括的道理。 
2.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颁奖辞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这段文字中“风一样的年轻人”是一个极致的比喻,它主要用于说明(  )。
A.颁奖辞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
B.刘翔志在一跃的神韵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出来
C.用最小的语言体积,可以容纳最多的语言精华
D.跨栏王子不仅是纪录,也是记忆,一种挥之不去的强烈记忆
正确答案:B
解析:“风一样”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刘翔在赛场上的状态。 
3. 在外打工的张先生,没到雇主,买了张返程票还剩1元钱。他买了支彩笔和4个包烟的纸箱子,把纸箱子裁成24张纸牌,在车站的出口举着“出租接站牌(2元)”牌子。结果不少人租用了他的接站牌。很快他挣了40元钱。1个月后,他用镀锌板做成的40只可调式“迎宾牌”,每天能挣200元。3个月后,他租了房子,有了帮手。后来又用出租“迎宾牌”挣来的3万元,开了家鲜花店,承揽了鲜花批发业务。就这样,他在1年将1元钱变成了100万元。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
A.创富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B.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头脑、有智慧的人
C.谁的脑子转得快,灵活运用得快,“黄金”就会垂青谁
D.只要你善于运用知识、智慧,苦干实干,小钱就会变大钱
正确答案:D
解析:张先生“把小钱变大钱”的例子说明,在市场经济中要“善于运用知识、智慧”。 
4. 近一段时期,很多网上论坛都在讨论关于“熊猫烧香”病毒的话题。两个月的时间里,全球感染上这种病毒的电脑已经有几百万台。病毒发作时,电脑中所有的图标都变成了熊猫,熊猫们手持三柱香,合十作揖。用户被迫格式化,电脑中的数据全丢了。一些国外的杀毒软件在关键时候突然失灵,也是病毒泛滥的原因之一。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熊猫烧香”“烧”掉了几百万台电脑
B.谁在传毒
C.“熊猫烧香”何以成为公众话题
D.专业技术问题演变为社会话题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第一句谈到“熊猫烧香”成为公众话题的事实,然后分析其原因。C项最能概括材料内容。 
5. 获得银牌和获得铜牌哪一个更让人高兴?绝大多数人都会断定,银牌获得者会比铜牌获得者更快乐些,因为他获得了更高的荣誉。但事实并不如此。铜牌获得者,虽然只是站在了第三名的位置上,但他们比银牌获得者要快乐很多。奥运选手们这样解释他们获得奖牌的感受:第三名,会因为赢得了一枚奖牌而激动得颤抖;另一方面,第二名则会因为没能成为第一名而自我感觉像个失败者。得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奥运竞赛得到什么并不重要
B.奥运竞赛结果的残酷性
C.运动员心理调整尤其重要
D.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
正确答案:D
解析:“得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这句表达了材料的中心思想。 
6.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动物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有些很难抵御香烟、酒精以及的诱惑,又或者无法摆脱对药物的依赖。在澳大利亚的岛州塔斯马尼亚,生活在这里的沙袋鼠以一种令人难于置信的方式消磨时间——疯狂地咀嚼。当地神秘的麦田怪圈正是它们的杰作。有报告称,绵羊和鹿也是疯狂的“鬼”。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动物世界的“瘾君子”
B.沙袋鼠对情有独钟
C.破解“麦田怪圈”之谜
D.令人艳羡的时间消磨方法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把握主题的能力。文段的说明对象是“某些动物”,其特点是“很难抵御香烟、酒精以及的诱惑,又或者无法摆脱对药物的依赖”、“鬼”。综观四个选项,最能准确概括“某些动物”特点的为含“瘾君子”的A项。B项“沙袋鼠”脱离了文段主题,D项说法本身有误,C项不是文段的主题。 
7. 人口的激增,让地球的粮食供应面临严峻的考验,有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需要增加70%的耕地,人类才能养活自己。但地球上根本没有这么多可增加的耕地。于是,科学家转向海洋求助:在远离海岸的开阔海域中养鱼,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计,人类食物的蓝革命即将拉开序幕。根据这段文字,“人类食物的蓝革命”是指(  )。
A.对海洋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提高其利用率
B.海水养殖业将逐渐取代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
C.加大深海养殖的力度,弥补近海养殖的不足
D.海洋鱼类资源将在人类食物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正确答案:D
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人类食物的蓝革命”是指:在远离海岸的开阅海域中养鱼,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把握两个要点,一是“鱼”,二是“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四个选项中包含了这两点的只有D。另外,本题中的“蓝革命”明显是使用了修辞手法,其中,“蓝”
是借代,由它最易联想到海洋;“革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变化很大。综合这两点可知,D项为正确答案。 
8. “情趣”的“趣”字初一看,说的是兴趣爱好。然而,《列子.汤问》云:“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说的是古人奏乐,每奏一个曲子,都要将内心志趣体现出来。古人又说:“但识琴中曲趣,何劳弦上声。”显然,这“趣”字就是志趣、情志。“志”与“趣”本可以互联在一起。有什么样的情志,就有什么样的情趣。《辞海》里说,趣者取也,即有取舍的意思包含其中。还有“趋向和舍弃,进取和退止”的意思。人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物欲的世界,一个是意义的世界。情趣,也就是怀一个以人为本的心“情”,“趣”(去)一个和谐世界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的健康情趣从哪里来
B.低落的情志当然也就养成低浊的情趣
C.人的健康情趣,也是一种价值的取舍
D.志当存高远,高远的情志培植高洁的情趣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包含古文与现代文,似乎很难理解,但仔细分析,文段所要表达的内容可分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次“古人奏乐,每奏一个曲子,都要将内心的志趣表达出来”旨在表达“趣”由“志”而生;第二层次“有什么样的情志,就有什么样的情趣”进一步说明了“趣”与“志”的联系;第三层次“人原本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物欲的世界,一个是意义的世界”是文意的升华,即人的追求和志向决定了人的情趣。由此可知,文段在探讨人的健康情绪从哪里来这一问题。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9. 在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以不贪而名垂青史。有一次,一个人得了块玉,拿去送给当权的子罕。子罕拒不接受。那人说,让做玉的师傅看过,说是件宝物,才敢送给你的。子罕道,你的宝物是这块玉,我的宝物是“不贪”,我若收下你这块玉,你和我的宝物不都丧失了吗?还不如各人留着各自的宝物好啊!这段文字给人的警语是(  )。
A.君子慎独
B.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C.一丝一缕,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D.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要求选择文段给人的警语,所谓“警语”,须言简意赅,并具有一定深度。A项“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的自我修身方法,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这与文中子罕的“不贪”相符。B项是说君子和小人在行为、性情上的差别,与文意相去甚远。C项和D项表达的都是“不贪”的含义,但并不算上警语。 
10.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两家,而儒家和道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论语》、《老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把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头抓住了,就比较容易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向理解,易于进行儒、道两家思想的比较。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懂《论语》和《老子》
B.《论语》和《老子》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广泛和深远影响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原著是《论语》和《老子》
D.熟读《论语》和《老子》,就能为传播中国文化打好基础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即表明了其主旨: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  条主线,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懂《论语》和《老子》。A选项符合题意。文段主要阐述中国的传统文化,而非中国的政治,B选项不正确。《论语》和《老子》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 主要代表作,但说“最经典”过于绝对,C选项不正确。《论语》和《老子》不能代表全部中国文化,熟读也并不一定能够传播,所以D选项不正确。 
11. 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张大嘴打了个哈欠,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为他们受暗示性不强。哪些人受暗示性强呢?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检
查出来。让一个人水平伸出双手,掌心朝上,闭上双眼。告诉他现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个氢气球,并且不断向上飘;他的右手上绑了一块大石头,向下坠。三分钟以后,看他双手之间的差距,距离越大,则受暗示性越强。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是(  )。
A.人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形成一定程度的从众心理
B.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C.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D.在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
正确答案:B
解析:从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外界信息的暗示很容易让人受到影响,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这也是本文的主要意思。B选项正确。文中谈的是“受暗示性”而非“从众心理”,A选项不符合题意。文中并未涉及C项和D项的内容。 
12. “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
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体。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