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0学前儿童发展各章考试述幼儿感受性的规律及其启示
一、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各种感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或者降低,或者提高。例如,视觉感受性可在听觉影响下发生变化。研究证明,弱的听觉刺激可以提高视觉的颜感受性,而强烈的噪音可使视觉的差别感受性显著降低。因而,教师上课说话时应轻声细语,不要高声大叫,以免影响幼儿的感受力。
一般来说,在感受的相互作用下,弱刺激提高分析器的感受性,强刺激降低分析器的感受性。
(二)适应
同一感受器,也可因刺激的连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改变,有时表现为感觉完全消失,如古话所说“考试后的感受
如入芝兰之室久已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是嗅觉感受力的完全消失。
适应有时表现为感觉的钝化。例如,把手放入冷水中,由冷刺激引起的感觉会渐渐下降。又如,从半暗的房间进入亮处,最初看不见东西,以后视分析器的感受性下降,才能分辨周围情况。
适应还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例如,初进入暗室时看不到东西,在弱刺激的影响下,眼睛的感受性提高了,因而渐渐能看到东西了,这称为暗适应。教师在带领儿童进入较暗的场所,如电影院、放幻灯的场所或暗室时,要注意视觉适应现象,稍稍停留一下再行动,使眼睛能先适应。又如,让儿童嗅闻某种气味,不要闻得太久,以免因适应而分辨不出。
(三)对比
同类而相互对立的感觉相互作用时,可使对方的感受性有所加强,这就是对比现象。例如,白和黑、红和绿、冷和热、甜和酸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可以使两种感觉更加强烈。红花绿叶相衬会更加鲜艳。吃了酸的再吃甜的,便感到更甜。
幼儿园教师在为幼儿制作教具或布置活动室时,就要注意“对比”规律。例如,白底的贴绒教具上面贴黑的图形便很突出,如贴“淡黄”的图形便不鲜明。
(四)敏感化
敏感化是指由于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和练习而使感受性提高。这说明感觉的可训练性。这一方面是由于感觉的补偿作用而引起的。例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特别发达。另一方面是由于特殊训练而引起的。如染工人由于职业需要和实际锻炼,可以区分40~60种黑调;美术家对于比例估计非常敏感,可以区分物体大小的~的变化。教师要重视感知觉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感知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