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
【摘 要】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学数学、乐于去学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说”“听”“读”“写”“玩”和“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课堂。
【关键词】听说读写  活用教材  数学日记  学习的主人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数学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所以很多小学生都不太喜欢学数学。低年级还好一些,到了中年级数学成绩开始滑落,到了高年级更差。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并且能持之以恒呢?下面笔者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让学生会“说”数学
有人可能会问:“语文科才要‘说’,数学科只要多‘做’就行了,还要‘说’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上语文课大都是热热闹闹的,发言声、讨论声、读书声此起彼落;上数学课大都是安安静静的,都是以操作、练习为主。长此以往,数学课堂毫无生气,学生对数学越来越不感兴趣。因此,打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必须先让学生会开口“说”数学。如何“说”数
学呢?在第一册第一节数学课时,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数学。如让每一个学生说说自己今年几岁,家里有几个人等,让学生消除对数学课的陌生感,让学生觉得上数学就是回归生活。以后在每一节课都创设有效的情景,让学生有“说”的氛围、“说”的平台、“说”的空间、“说”的成就感。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去“说”,发表不同的看法,展示不同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数学课堂中只有学生敢说、想说、会说、多说,说得精彩,才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才会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
二、让学生会“听”数学
倾听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识字不多、知识经验少,正是大量听记、积累知识的时候,这时会“听”和会“说”一样重要。低年级有些孩子还不懂得倾听别人的讲话,所以要向他们讲明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文明礼貌,你只有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听懂别人的意思。为
了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听”。如听数和写数、做“开火车”连接乘法口诀游戏以及听老师口头布置作业等,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读、说,自己才能及时写、接下去,学生才可以领会到倾听的重要性,从而会“听”。当然,光是要求学生们所谓的听也是不行的,教师要选择一些幽默的语句,还要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让学生会“读”数学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很大的原因是不会理解题目意思。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教师帮助学生读题后,学生就很容易把那道题解出来;如果让学生自己读题目,有相当多的学生不会解题。可见“读”在数学课中的作用并不比语文小。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它是很多专家经过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读教材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掌握有关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不外乎就是图、式、文字。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不同、阅读内容不同、呈现方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从而使数学课堂不再单调。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主要是通过插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要教会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也就是读图),将静态的图示转
化为动态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识图、说图、想图、问图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比大小”中,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两个符合难以辨清,你如果教他们开口向左是大于号、开口向右是小于号,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学生根本辨不清哪边是左、哪边是右。所以必须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读出图中所蕴含的数据;然后分出哪边多、哪边少,多的数量的就大,反之则小;最后再让学生读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小头尖尖向小数,开口大大向大数。
四、让学生会“写”数学
“写”数学,就是写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他们自己对每天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收获。数学日记的内容可以是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在学数学、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想法、体会、启发或发现等,都可以写在日记中。例如:我们今天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知道了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围成的图形叫“角”。在这节课中,老师不单单让我们认识“角”,还教我们画了“角”。让我们在纸上点一个点,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老师还说“角”根据大小不同还有不同的名称,我们在本册和下册将会学到。数学日记还可以记录学生上课、作业、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九的乘法口诀”,读熟口诀后,老师让
我们一边读一边抄,然后布置练习。其中有一道练习是“9+9×3”,我是这样想的:19数学教学论文加3949,所以得“四九三十六”,我的想法对吗?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浓,理解能力也加强了。
五、让学生会“玩”数学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教师一节课除了讲之外就是读、说、写,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就会减弱,所以教师必须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得既有趣、愉快、轻松,又主动、深刻。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能够使学生乐学、爱学,就是功德无量!”课堂“玩游戏”,有人说不像课堂,用“喧哗”来形容。如果把握不好,学生的情绪很难回到正题来,但一旦学生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整个课堂完全属于学生。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中的“镜面”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镜子带到课堂上。课上,学生照得不亦乐乎,有的照自己、有的照别人、有的反射阳光等。我问学生想不想玩更有趣的?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纷纷说想。我就提出了游戏规则,也就是教材的主要内容:分别照着镜子伸出左手、右手,观察镜子中的你伸出的手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对着镜子向前走几步,然后向后退几步,看镜子中的你又是怎样走的。学生在玩中实践、玩中总结,这节课真可谓事半功倍。
六、让学生会“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为了实践新课程的理念,为了让学生觉得自己学的数学是有用的,从而乐学、善学数学,把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乐趣,我精心挖掘教材、活用教材。例如:教学了“5的乘法口诀”之后,我根据“5”这个数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的手指这一特殊资源,把学到的知识结合来用。因为经过一年级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已经知道一只手有5个手指,所以我让他们伸出一只手,问他们是几个5,用什么口诀?学生马上回答说是15,口诀是一五得五。接着让四人小组合作,一边伸手一边编口诀。
又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之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手指宽、指甲长等,布置学生回到家里用尺子量一量小物品,用米尺量一量饭桌、床等比较大的物品。通过把学到的东西用在生活上,让学生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可以用的,不是单为了应付考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