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级教学论⽂(精选5篇)
⼩学⼀年级教学论⽂(精选5篇)
数学教学论文  在学习和⼯作的⽇常⾥,⼤家都经常接触到论⽂吧,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篇优秀的论⽂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学⼀年级教学论⽂(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学⼀年级教学论⽂1
  汉语拼⾳是⼩学语⽂教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具。对于刚⼊学的⼀年级⼉童来说,学会并掌握汉语拼⾳是有⼀定困难的。《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在现实语⾔⽣活中的运⽤。”如何落实《语⽂课程标准》,进⼀步提⾼汉语拼⾳教学效率,让学⽣更快更好更轻松地学习汉语拼⾳呢?下⾯我谈谈⾃⼰在教学中的⼏点体会。
  ⼀、⽤好教材
  ⼀年级的教材在编排上考虑了⼉童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发挥教材这⼀优势、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法,进⼀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扎实学好拼⾳。
  1。分析好每⼀课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设计⽬的与意图,借助图画指导学⽣发准⾳。例如,在教学a o e 时,引导学⽣观察书上的图⽚,看见⼀个梳着辫⼦的⼩⼥孩,张⼤嘴巴发出a的⾳,看见⼀只公鸡在打鸣,张圆嘴巴发出o的⾳,看见⼀只鹅,发出e的⾳。⽼师带着学⽣模仿⼝型也学着发⾳,同时教给学⽣标准的发⾳⽅法。教学ai时,由图上两个孩⼦挨着的意境,发出ai的⾳等。可见教材的每⼀个⼩图⽚对指导发⾳都很有帮助,可从图上⼊⼿指导发⾳,以使学⽣把字母的⾳发准确。
  2。每个字母的书写⼀定要做好范写与指导,必须注意的是笔顺。每学⼀个字母教材上都有笔顺规则,教师必须⼿把⼿的教学⽣按笔顺规则规范、⼯整的书写字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声母“z”的书写时,学⽣容易出现这两种情况,⼀是写得太宽,导致整个字母扁扁的;⼆是写得太窄,过于瘦长。在教学“z”的书写时,我教学⽣先定四个点,要求上下两个点对齐,距离相等,再连接四个点。这样学⽣的拼⾳写得清楚、到位、漂亮。
  3。每学⼀个字母,⽣母与韵母的拼读规则⼀定要重视起来,要多练。并且⼒求每个学⽣都得到拼读训练机会,每个学⽣都能熟练的进⾏拼读。注意要重点指导特殊的⾳节、三拼⾳节的拼法,每学⼀课都应该做好相关词语拼读的训练。例如:教学gua的四声拼读,g、u、a——gua刮风的gua,刮风的时候天⽓很冷。这样由拼读到组词,由组词再到说话,联系学⽣的⽣活实际,出与⽣活相关的词语练读创设情境,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特殊的拼写规则要多练习题多做练习,勤做练写。举⼀反三,形式多变。如jqx与ü的拼写规则。
  5。利⽤好每⼀课的情境图,把学⽣带⼊情景。⼀点点做编故事训练由⼀个词到⼀句话。再由⼀句话到⼏句话。再由看到的去想象,这样既便于巩固拼⾳,汉字,⼜培养了学⽣的多⽅能⼒。例如:在教学ba的四声时就可以通过编故事把学⽣带⼊情境中。⽼师说:“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那书上的⼩朋友明明喜欢做什么呢?”(多媒体显⽰吹喇叭画⾯)接着出现⾳节bā,⽼师引导读:b、ā——bā,喇叭的bā,明明喜欢吹喇叭。接着以多种形式练读。⼜说:“今天天⽓特别好,明明
出去玩⼉看到了什么呀?”(多媒体显⽰⼩男孩拔萝⼘bá)按以上⽅法给这个⾳节组词、说话的基础上以多种⽅式练读bá。“明明继续⾛啊⾛,⼜看到什么呢?”(多媒体显⽰⼩⼥孩打靶画⾯bǎ) “明明看到那么多有趣的事,真⾼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多媒体显⽰爸爸画⾯bà)⼀个故事讲完,学⽣学的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拿出⼋本书、⼀把伞、⼀把⼑等学习⽤具,并⽤动作演⽰bā开、bá河等,通过训练组词、说话达到巩固⾳节的⽬的。实践证明学⽣对这类故事特别感兴趣,新知识掌握的既快⼜牢固。
  ⼆、激发兴趣
  “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课程必须根据学⽣⾝⼼发展和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汉语拼⾳的教学更应注意以上要求。⽽要做到以上要求,调动学⽣学习的⾃觉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精神和⾃信⼼,就要在学⽣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汉语拼⾳。
  1。游戏、活动中学习拼⾳。采⽤丰富、多样的⽅法,让孩⼦们在唱唱、跳跳、画画、玩玩中获得知识。以教学复韵母ao、ou、iu为例。我设计了“朋友”、“学游泳”等⼀组游戏。教学时⼏个孩⼦上来做“朋友”的游戏,他们站成⼀圈,边唱边跳。互相着⾃⼰的好朋友,孩⼦们欢快地做着游戏,从中学会了复韵母ao(好)、iu(友)。到⾃⼰的朋友,⼩伙伴开始做“学游泳”游戏,从中学会了复韵母ou、iu(游泳)在愉快的游戏中,孩⼦们认识了ao、ou、iu三个复韵母。
  2。编顺⼝溜、⼉歌记字母。
  其实每个孩⼦都有不同的特点,⼀年级孩⼦的有意注意能⼒很差,如果从⽆意上⼊⼿会好得多。那么,编顺⼝溜、⼉歌记字母⼀定是个好办法。例如,在教学a o e 时,尝试着让学⽣⾃⼰编⼉歌体验发⾳⽅法,识记字母形状。在教单韵母a时,我先编⼉歌,“张⼤嘴巴aaa,”然后让学⽣⾃⼰学习编⼉歌。有的孩⼦就编出了这样的⼉歌:⼥孩梳辫aaa,歌⼿唱歌aaa……在⽼师的点拨下学⽣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有了兴趣学起来⾃然轻松。接着他们通过观察,体验发⾳⽅法,编出了更多的顺⼝溜、⼉歌: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再如教学声母“bp”时,⽼师拿出了⼀根⼩棒和⼀个半圆,将它们组合在⼀起拼成b,引导学⽣仔细观察,教师顺势点拨说:“b是由⼀根⼩棒和半圆组成的,我们可以编句⼉歌来记,右下半圆bbb。”学⽣觉得很有趣,很快就记住了。在学习p、d、q时,学⽣就能迁移学法,⾃⼰创编⼉歌:右上半圆p p p,左下半圆d d d,左上半圆q q q。⼀个字母拿来图,学⽣可能不认识,但如果有形象易记的顺⼝溜、⼉歌,孩⼦们感兴趣了,他定会记忆深刻。
  3。多种⽅式,巩固拼⾳。
  ⽣字教学应紧紧与拼⾳教学衔接好,由拼⾳认识⽣字。低年级⽣字教学遵循多认少写原则,那么⼤量的字要求会认,对于刚⼊学的⼀年级孩⼦来说⼜是⼀个难题。我们可以给学⽣营造识记⽣字及拼读⾳节词语的氛围。如做字卡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去给⽣字加拼⾳,边加边读。或是带着拼⾳词卡去墙上出相应的⽣字、词语,每天都去读,抬头均可见。回到家请家长配合,帮助孩⼦做些带拼⾳的⽣字或词语卡⽚,在⽆意中有意识记忆。这样会认了字也巩固了拼⾳,可谓⼀举两得。还可以让学⽣家长给孩⼦买拼⾳读本,每天去读,既复习巩固拼⾳,⼜培养了孩⼦阅读的习惯。
  4。整体认读⾳节的学习可以与同⾳的⽣母韵母对⽐学。如:yin,可在学“in”后,直接出现,从⾳、形、意上区分。再联系⾳节中区分记忆。
  5。有些课要学内容较多,可以把内容分成块,⼀块块学。如:教学an、en、in、un、ün⼀课,我就把an的相关内容教学放在了专门的⼀课时内。an的发⾳,书写,声母与an的拼读,带an的相关词语⾳节。在此过程中重点是三拼⾳节的学习。尤为重要的是jqx与uan相拼,整体认读⾳节yuan。把和an 相关内容学完后再⼀块块学其他⼏个韵母。
  在教学拼⾳时,每⼀课⼤约得4课时完成,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把学⽣估计的太⾼。应从零学起,扎实⾛好每⼀步。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材、教师、学⽣是⼀个有机的整体。语⽂教学的⽬的就是要培养学⽣的语⾔⽂字运⽤能⼒,提升学⽣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拼⾳教学也不例外。其实,汉语拼⾳教学,教⽆定法。我们只有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学⽅式⽅法,才能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的⽬标,使汉语拼⾳教学真正能为整个语⽂教学奠基铺路。
  ⼩学⼀年级教学论⽂2
  数学核⼼素养是会⽤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数学的语⾔表达世界。由此可见,语⾔表达能⼒是数学核⼼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之⼀。⽽当前⼩学⽣的数学语⾔表达能⼒参差不齐,存在着部分学⽣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出⾃⼰想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其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在⼀年级时对学⽣的数学语⾔表达能⼒进⾏培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学⼀年级学⽣数学语⾔表达能⼒的现状
  (⼀)不会表达
  不会表达,指的是学⽣有表达的欲望,但由于⾃⾝的年龄特征或所受环境、家庭等多⽅⾯的影响,尚不能做到表达得很好。具体表现为以下⼏个⽅⾯:
  (1)表达不完整。⼀年级的学⽣,语⾔组织能⼒较弱,不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的想法,他们的回
答常常是⼀些零散的词组或短语,缺乏完整性。⽐如,在教学《数⼀数》这课时教师提问:“在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会回答:“蝴蝶。”教师接着问:“蝴蝶有⼏只?”学⽣回答:“5只。”从该⽣的回答可以看出数学语⾔表达不完整,这⾥的“5只”指的是什么,并不能从他的回答中得出。因此教师应⿎励学⽣说出完整的话:“5只蝴蝶。”甚⾄是提出更⾼的要求:“我看到了5只蝴蝶。”
  (2)表达不规范。数学语⾔因其特有的学科性质,应该是严谨的、规范的。但是⼀年级的学⽣由于其逻辑思维能⼒较弱,在进⾏语⾔表达时也往往缺乏⼀定的规范性。⽐如,在教学《⼏和第⼏》时,教师提问:“涂⾊的灯笼排在第⼏个?”学⽣会回答:“第4个。”很少有同学能说出:“从左往右数,灯笼排在第4个。”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清楚且规范的表达物体的位置,很多同学其实是能够理解这个意思的,但是在进⾏⼝语表达时却不能说得很规范。
  (3)表达缺乏条理。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的表达必须具有层次性和组织性。有条理的表达对思维的过程有着较⾼的要求,⽽⼀年级的学⽣由于缺乏思维的⾼度,因此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是⽆序的。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会提问学⽣:“7可以分成⼏和⼏?”这时学⽣会回答:“7可以分成3和4,7可以分成2和5,7可以分成6和1……”显然学⽣⼤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回答是杂乱⽆章的。
  (⼆)不愿表达
  不会表达是基于有表达的欲望,⽽不愿表达则是出于个⼈性格、情感等⽅⾯的原因,对表达产⽣了畏
难和抗拒的⼼理。在⽇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数学课堂交流时,班级⾥积极举⼿发⾔的总是那么⼏个同学,绝⼤多数学⽣都是光听不说,即使是被点名发⾔时也是吞吞吐吐,甚⾄有的直接站⽴不语。这样的现象⾸先说明⼀年级学⽣在进⾏数学语⾔表达时遇到了障碍,不能很好的通过语⾔表达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是在情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进⽽对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也缺乏表现的欲望。
  ⼆、提升⼩学⼀年级学⽣数学语⾔表达能⼒的实践策略
  学⽣数学语⾔表达能⼒要达到有效的数学交流需要⼀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年级时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对学⽣的数学语⾔表达能⼒进⾏训练。
  (⼀)学会倾听,在倾听和⽰范中学习数学语⾔表达的⽅法
  数学语⾔表达能⼒的提⾼与培养学⽣良好的倾听习惯密切相关。在⼩学数学课堂上,学⽣只有在认真倾听了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的想法并组织好语⾔。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中蕴涵了对数学语⾔运⽤的规范⽅法,学⽣通过认真倾听,可以帮助⾃⼰完善表达,使⾃⼰的表达能够更严谨、规范、有条理。
  从⽰范的⾓度⽽⾔,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的要求。教师在进⾏教学时,数学语⾔的语⾔应是逻辑
完整、规范⽽有条理的。例如,在学习《⽐⼀⽐》时,教师的提问应该是“谁⽐谁多,谁⽐谁少”,⽽不是简单的问“谁多”,“谁少”。规范的提问不⼀定会得到规范的回答,但不严谨的提问⽅式⼀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这就是⽰范的作⽤。在课堂上,除了教师以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就是同学。⼀部分同学的表达同样会对另⼀部分的同学产⽣影响,在思维的碰撞中可以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有序指引,给予学⽣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
  ⼩学数学的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的“双边活动”,⽽不是教师⼀个⼈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让学”,让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对学⽣来说,讲给别⼈听,往往⽐听别⼈讲更⾼效。学⽣能表达到什么程度,就证明他们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更多的发⾔的机会,⿎励学⽣说出⾃⼰的所思所想。只要他愿意说,教师应毫不犹豫的给他机会说。⽽对于缺乏表达欲望的学⽣,教师也应该⿎励其尝试表达。学⽣受到了⿎励,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许会是表达的良好开端。
  在给与学⽣说话机会时,对于学⽣的表达也要进⾏相应的指导。因为有的学⽣很有表达的欲望,啰嗦冗长的语⾔使得班级⾥的其他学⽣⽆法理解到该⽣表达的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有序的指引、相机的指导,帮助学⽣到正确表达的⽅法。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般会提问:“8可以分成⼏
和⼏?”可以让学⽣⼀边说,⼀边在⿊板上板书,这时学⽣的答案可能是没有顺序的,⼀般是想到哪个就说哪个。随后教师可以提出更⾼的要求:“你能按照⼀定的顺序排列吗?”排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进⾏⽐较和反思,“在说分与合的时候为什么要按照⼀定的顺序?这样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后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遗漏。有序的表达是缜密思维的⼀种表现,⽽数学就是这样⼀门严谨的.学科。
  (三)丰富阅读,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表达能⼒
  阅读是⼈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段,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读书是学习的先决条件。阅读并不是语⽂学科的专利,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见,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悟数学的语⾔。数学的⽂本除了基础的数学教科书外还有很多课外的数学读物。对识字量较少的⼀年级学⽣⽽⾔,数学绘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丰富多彩的故事图⽚中,学习数学的语⾔,学⽣可能会更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才会学的更好。
  学⽣数学语⾔表达能⼒的提⾼还离不开家长的帮助。我们可以⿎励学⽣与家长多进⾏交流,让学⽣把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说给⽗母听,并告诉他们你是如何知道和思考的。利⽤这样的⽅式也可以对孩⼦的数学语⾔表达能⼒进⾏训练,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语⾔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过程需要依靠语⾔表达来呈现。教师只有通过长期的、有计划地加强学⽣数学语⾔能⼒的培养,使学⽣具备良好的数学语⾔的表达能⼒,学⽣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参与
数学活动,提升学⽣数学素养。
  ⼩学⼀年级教学论⽂3
  汉语拼⾳对⼀年级新⽣来说具有重要的作⽤,是他们进⼊学校后学习时间最长(约⼀个半⽉时间)的内容,是他们识字的⼀块“敲门砖”,阅读的⼀把“⾦钥匙”。笔者在长期低段语⽂中,发现⼀年级学⽣在学习汉语拼⾳时主要存在以下⼏点问题:
  1。学⽣读声调第⼆声(阳平)、第三声(上声)调值不到位,如上声的特点是⾳⾼最低,⾳长最长,⽽有些学⽣却读得⾳长较短,读成⽐较⾼的调⼦。
  2。平⾆⾳、翘⾆⾳的读法混淆,前后⿐⾳分辨不清,导致读不到位、不准确。
  3。学⽣对形近的声母、韵母分辨⼒低,如b和d,t和f,p和q,ei和ie,iu和ui。
  4。部分整体认读⾳节掌握有困难,如yuan、yue、yun、ye等当作⼀般⾳节来拼读。
  5。学习j、q、x与u相拼省写u上两点的拼⾳规则后,学⽣⼲脆把n、l与u相拼也省去u上两点。
  6。拼读韵母是ian的⾳节有困难,相拼时往往把介⾳去掉,直接与an拼,如l──i──an,学⽣错误地拼成lan。
  7。韵母iou、uei、uen在前⾯加上声母进⾏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很多学⽣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没有声母,应把“i”⼤写,如“业”应拼成“ye”⽽不是“yie”等等。
  产⽣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的。归纳起来,⼤致有如下⼏类:
  1。⽅⾔环境的影响
  宁波属于“吴⽅⾔区”,学⽣平时在家庭、社会上听到的都是地道的“⽯⾻铁硬的宁波话”,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天长⽇久,其听觉神经就会对这种⽅⾔的感知⽐较熟悉和固定,如果要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其听觉神经则往往显得反应迟钝,不能准确地分辨出读⾳。这也就是学⽣虽然在反复听⽼师发⾳,但仍然发不准的原因之⼀。
  2。拼⾳⾃⾝的影响
  此类障碍主要有:
  (1)汉语拼⾳是⼀种抽象的表⾳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淆、易忘却。⼀年级新⽣要在约⼀个半⽉时间⾥学会声母、韵母、声调,既能准确地拼读⾳节,读准⾳调,拼读⼜要⼀定的速度,对他们来说有⼀定的难度。
  (2)发⾳部位,如“软腭”、“硬腭”、“齿龈”等名词术语⽐较深奥,对于初⼊学校的⼩学⽣来说,实在难以理解。⽽有些发⾳部位学⽣⼜不易观察到,造成发⾳不准确。
  (3)形近的声母、韵母⽐较多,给学⽣分辨带来了⼀定的困难。如b、d、p和q这四个声母,仅因半圆位置不同⽽导致发⾳不同,⽽半圆的位置与声母本⾳之间⼜没有本质联系,给学⽣识记造成⼀些困难。
  (4)为什么把yuan、yue、yun、ye等16个⾳节称为“整体认读⾳节”?这样编排到底有什么规律呢?这些对⼩学⽣来说都过于抽象和深奥,令他们难以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影响了记忆效果。
  3。学⽣⽣理⼼理特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