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是初步探究数学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图形与几何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一、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目标
图形与几何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要掌握好这一部分的标准,必须引起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视:
1.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对几何概念的形成;
2.发挥几何图形本身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形成和理解几何概念;
3.及时将所学概念纳入已有系统,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设计新的解法,一方面要注意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根据的条理性。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原则
1.提供现实情境,激发研究兴趣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小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以教室为情境,让学生认位置;以学生熟悉的搭积木为情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主动地研究。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
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方式。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上设计了很多这方面的活动。例如“你说我摆”、“观察与测量”、“有趣的图形”、“动手做游戏”等,在合作中进行研究,体验合作研究的必要性和乐趣。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会用不同的
方式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探索方式,不断提高思维水平。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不应简单地、机械地让学生模仿、记忆教师和书本上的语言。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例如,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提出:“你能和同学一起完成下面的测量和计算吗?①计算《中国少年报》的面积;②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③你还能计算什么面的面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并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组织学生使用基本的平面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通过这样的操作和探究,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知识,深化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数学知识和图形的变换相结合,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例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新旧教材《比例》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而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到比例单元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开始,使用实物或计算机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充分体验图形的相似性,即图形在运动后大小发生变化,但形状不变,前后图形是相似的。
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朴素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无法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变化的关系。因此,教学中应该利用这种差距,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例如,可以先展示很小的图片,让学生产生放大的想法,然后再展示三幅图片,让学生讨论选择哪一幅图形放大效果最好,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
数学教学论文
重视放大与缩小的比的理解也非常重要。教学中,可以通过追问学生如何将图形D变为图形A,以及如何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比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交流,他们能够逐渐理解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完成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和经验,将他们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研究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