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探究
1寻知识的连接点,做好过渡
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单是研究高中的数学教材,还应该包括深入的探讨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了解初中数学教材结构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状况分析高中数学教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阶差”,保护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换言之也就是要寻初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连接点。需知识的“连结点”也就是寻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知识点,并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拓展知识以满足高中数学课标的需要,从而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适应阶段。如果高中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及时的捕捉到这些知识的“连结点”,那么对于刚入高中的学生而言知识的接受就会更加的顺理成章,也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2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循序渐进提高效率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中,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并会以此经验为出发点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从构建主义的这一
观点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扩展和加深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能力,对于处理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毕竟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数学学的初步知识以及生活应用,通常数学问题一般都很简单,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教师讲解例题学生多做练习,考试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而高中数学教学则与初中数学截然不同,它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方法相结合,对数学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化的描述,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各部分知识联系紧密,如果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数学方法对待高中的数学学习,就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所以,高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扩展和
数学教学论文
加深数学知识,循序渐进的呈现数学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3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到“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如果对某门课程感兴趣,他们总是会积极主动的去探寻该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并且始终对该门课程充满热情。所以针对高中数学知识相较于初中而言既严密又枯燥的特点,教师应在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上,采取一定的教学
手段和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比如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勉励、启发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很快地与教师沟通心理渠道,进入学习高中数学的角,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密切师生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恰当且贴近学生的言谈举止,是学生尊敬和信任教师,把教师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又比如说,在数学教学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新颖事例,使学生产生兴趣,,比如说适时地讲一些数学学家的故事或趣味性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虽有难度,但它却是有趣、有益的。总之,数学教师应该在衔接初高中数学教材是应该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帮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第二篇: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对于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掌握客观的数学基础知识,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简言之,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明白数学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在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知识的特征和文化价值;(2)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们交流以及进行自我反思的能力;(3)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建立空间概念,
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和自信心,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感受到数学的学科魅力。这些发展性目标正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体现,为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明确的努力方向。数学观念看似无形却真实存在,它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因为数学观念不只在数学学习中体现,还有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毕业之后也许会因为没有机会运用数学而淡忘掉一些数学知识,但是数学思维却永远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并且会随时随地发挥着作用,受益终生。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思维,获得数学理念。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把一些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在积极的参与和探索中获得新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体现出数学学科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所以,不能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这样反而失去了情境教学本来的价值,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过程
中,如果知识点很难和日常生活相联系,教师可以放弃进行情境的创设,否则不但不能突出数学知识的学习,更会因为学生纠结于无意义的情境而限制数学思维的发展。很多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一定要创设情境,这是一种理念认识上的错误,我们要纠正这种错误,在数学教学中做到既能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又不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根据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其中,围绕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阐述性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毫无启发性的判断性问题。有效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大量的练习题上,题海战术使学生身心疲惫,学习成绩却不见提高,有些学生原地踏步,甚至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很多学生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题目只要出现了,不做就好像丢分了,心里觉得不够踏实;二是有些学
生认为只要是解决了难题,就说明自己的数学水平提高了,所以一直在难题、偏题里费尽脑筋。有些教师甚至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能做出难题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实际上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题目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面对挫折时坚持下去的信心。在进行数学练习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习题,当堂训练,限定时间,学生独立完成。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还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面对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想办法,探索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能体现出价值!
第三篇: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和优势
1.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恨不得把知识一股脑“塞”进学生的大脑,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等着教师公布答案。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采取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师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分解为几个适当的任务,学生通过分析任务、调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知识点需要自学,教师只是指导,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
2.学生学到了知识、方法及能力
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任务驱动法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
到问题时能够自主探索新知识;解决问题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探索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架构知识体系的过程,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建立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学生接到任务后会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与同伴展开交流或讨论。自主探究因为少了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
教师设计任务时需要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任务设计要明确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以及预期的效果,并且能够将任务转化为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2.适度性
任务的难度和大小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只需花费较少时间以至于学生无所事事、盲目乐观,也不能任务过难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3.真实性
任务的内容既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又要设计出类似于真实场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任务的完成中。
4.发展性
教师设计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个学生都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5.趣味性
任务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和激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出仿真的教学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任务,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表象、经验及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