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握现状,打造高效课堂
——期中联考语文质量分析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课程标准》为教学的指导思想,领悟和把握教学要求;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认真研究近三年的全国课标卷和北京卷,明确考查方向和命题走向;认真分析“七市州联考试题”,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现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探索切实高效的方法和策略。
二、试题得分情况分析
第2题较简单,侧重仔细程度,得分较理想;但1、3题的正答率大多低60%,平均分大多低于1.7分,这主要是对文意的理解不够。
第4题文言断句题,平均分仅0.64,考后学生反映受习惯表述“约法三章”误导,但也反映出我校学生文言知识储备不足、不能据语境理解句意的问题,值得每位老师吸取教训、重视。
第5题是文化常识题,平均分仅1.3分,值得注意的是,该题错误选项(即正确答案)来自课本,本题错误
率之高也给我们敲了警钟,要反思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文化常识,我们自己则要思考,文化常识究竟要积累到何种程度,该如何积累等等。
语文质量分析第6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个常规题型,理解难度不大,但正答率却只在40%左右。个人认为该题错误选项(正确答案)的错误性值得商榷。
7题文言翻译。学生答题情况:失分很严重,第①句得分平均分2.7分,第②题得分平均分1.84分。典型问题:①在“所以”“军”“约束”三个得分点中,得分最低的是“约束”,按照现代汉语的用法解释,说明学生对古今异义的现象不太重视。②“内”“稍”“益”“距”等词语,对古今异义、通假等现象积累不足,很少有学生翻译对,影响了句意分。③同时,翻译中只转述大意,不注意突出得分点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建议:(1)加强对常用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上的落实。(2)对常见固定词语的意义要进行补充落实。(3)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文翻译需要强化训练,尤其是特殊句式和省略句,注意采分点,尽量直译。
第8题难度偏大,得分偏低,平均分只有1.2分,满分仅3人。存在的主要问题:(1)题目问“词中是如何表现”,一些学生没有明确作答,或答非所问;学
生对“如何”之类的提问感觉很空泛、抽象,不知如何作答;(2)对感情基调把握不准,对“丁香”的具体
内涵把握不够精准。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试题解析、文本分析鉴赏中对“如何”“怎样”之类的设问尽可能归类,形成框架或模式。
第9题平均分2.16,没有满分。存在问题:(1)不善于品味语言,抓不住细节;(2)对作品中感情的把握角度单一,不能多角度地解读出作品的丰富含义。
第10小题3个小题得分在5.47分左右,较为理想。但还是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1)不能到有效对应的句子。 (2)句子不熟,只有大致印象,不能准确背诵默写。 (3)错字别字比比皆是。
11.(1)(2)难度适中,得分较理想,平均分7.09。其中第(2)小题答题尤为理想,说明在多种表达方式中学生善于抓住抒情、议论等方式,从中筛选信息作答。11.(3)考查重点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得分不理想,平均分 3.19,满分仅2人。11.(4)开放性很强,考查学生对文本观点态度领会迁移运用能力,平均分4.93,说明学生能够领会文本观点态度,但不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来阐述观点和感受,表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2.(1)(2)难度较小,得分较理想,平均分8.56。其中第(2)小题扣课本较紧,又适度拓展,有助于巩固课本知识。(3)题考查的还是一个常见的、基本的题型,也是课本知识的迁移,难度不大,但得分不理想,平均分2.04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答题不规范,不分条陈述,导致得分点不清晰,给阅卷带来一定的麻烦,同时无形中也影响了得分;(2)知识点掌握的不全面,似是而非,答题不全;(3)答题太
简略,没有针对文本具体分析。
12.(4)题探究分析新闻语言特点,属新闻常识性题目,考查识记迁移运用的能力,平均分 5.21。存在问题:从形式上看(1)不分条;(2)有观点没分析;
(3)有分析没观点;(4)观点放在分析后或夹杂分析中,很难,一般应为观点+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对新闻语言特点识记、感受、积累不够,考试作答无备选依据。
针对11、12题主观表述题的教学建议:(1)狠抓知识点,各个题型的答题思路、答题模式,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牢固。(2)强调答题规范性,比如分条陈述,针对文本具体分析,字迹清晰等问题都需要在后期的学习中进一步强调落实。
13、14、15题平均分、满分率都较高,考查的皆为常规能力点,得分正常,建议后期要多回顾,避免淡忘而前功尽弃。
16题重点考查学生识记掌握文学常识与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平均分3.67分,鉴于此,建议较强课堂内学生口头表达训练。
17题考查对课本素材人物熟悉程度,题目很简单,几乎就是送分题,但满分率只有40.38,说明学生对课本不够重视。
18题写作题
典型问题有:
(1)审题不准,对材料所暗示的调子与彩把握不准确,甚至文体也没注意;
(2)叙述素材太单一、狭窄,学生视野狭隘,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内容肤浅,有无病呻吟之感;
(3)表达方式单一,不能体现出“记叙文”的复杂性,抒情、议论不能恰到好处地出现,文章内容单薄;
(4)卷面书写潦草,文面脏乱,错别字多,有的学生字数相差太多,只写了五六百字……
三、计划于要求
1.注重积累。础知识的积累要“细水长流”。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进行复习,时间不必太长,但每天要回顾感受;语文知识点很分散,不宜刻意集中复习,应适度分散分解,如:每天背诵5句名句或5个成语。
2.备课安排。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具体研究进度以及教学中的得失,下周改进,取长补短,力争做到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提高。每次一人集中发言,大家补充讨论。
3.朝读安排:每周2次,重点朗读背诵篇目,朗读识记、理解感受各考点知识,作文和相关素材。教师
提具体要求并指导,抽查和整体测试相结合。
4.针对文言文阅读板块存在的问题,学生要高度重视教材,教材中涉及的每一篇文言文都要烂熟于心,每一个实词、每一个虚词、每一个词类活用、每一个特殊句式都必须精准掌握,在逐个攻破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让零散的知识应用到每一篇文章当中。在全面扎实地掌握课本知识之后,可以尝试翻译一些基础的文段,比如《左转》、《史记》中的文本,多读多练,这样才能让古文读起来毫无滞碍。
强化文言断句客观题训练。研究课标卷(Ⅰ)和北京卷,理清选项设置规律:断句正确1项,断句错2处1项,断句错1处2项。要在积累实词、虚词等内容的基础上,强化规律认识和运用。
关注文言文文化素养题,适当淡化文学常识教学,强化文化常识教学与系统整理: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
5.作文训练分散在平时教学中具体落实,要求学生每两周写一篇作文。从中选出三五篇优秀作文下发张贴,或者交给学生传阅,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可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话题,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定文体,按照考场要求行文。指导性写作要求教师结合复习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同时,按照每次作文落实一个专题的要求,作文批改和指导突出专项,如确定文体、审题意、拟标题、围绕中心选择和处理材料、写好开头、文中点题扣题方法、升华结尾等等,着重训练议论文写作。
2016级语文组
2016年11月20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