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评价
两套试题严格按照高年段的目标要求来实行检测,试卷的基础版块占分50﹪,阅读版块占20﹪,习作版块占30﹪,考点凸显了高年段课标训练重点的主体位置。综合分析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依纲扣本。命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年段目标,紧扣本册教材的知识重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基本语文素养实行水平测试。试题中涉及到的四字词语、同音词、近义词、古诗积累、改写句子等都是教材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或者说是高年段学生需掌握的语文基本技能。试卷题型灵活开放,内容贴近孩子生活,突出语文实践性。
2.考查水平,综合性强。本次出题的涵盖面广,题型兼顾主客观题,力求对学生的素质实行全面评价如在基础知识部分不但考察了学生
对生字音、形的识记及义的理解,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的识别。
二、卷面分析
(一)总体情况:
我们调取了九台全市34所学校1537张样卷,平均分79.46,及格率96.42﹪,优秀率8.46﹪,从样卷的卷面情况来看,总体评价如下: 卷面书写较好,错字别字较多
积累得到重视,语感有待加强
阅读理解尚可,感悟表达不佳
习作表达流畅,具体生动不足
(二)答题情况分析
从抽测卷面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阅读水平较强,习作水平稳中有升,能较完满地解答试卷,总体来说,成绩还是比较理想。下面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基础知识(40分)
该题组是整份试卷中得分率较高的部分。大部分同学能准确拼读音节,结合语境准确书写字词,能根据自己的积累补充古诗,较熟练地掌握根据句意定字义的方法,并能准确地改写句子。但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读拼音,写词语(5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失分原因是写错字,90%多的学生把“斑斓”的“斓”字写成“澜”字,个别学生不会拼读。
按要求写句子(12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表达形式不同的句子的掌握,失分原因是有的学生不会改写第三人称转述句,有的续写比喻句不恰当。
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4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本题的平均得分3﹒8,得分率95.8%。失分原因是个别学生不知道“招待”的近义词是什么。
填写古诗句(8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积累知识的使用,本题
得分率96.3%。失分原因是学生没有按要求来写。
语文质量分析选择准确答案填序号(6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名著积累,得分率93、8%。失分原因是部分学生课外知识贫乏,平时没有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名著。课外知识少,不能准确判别答题中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
2.阅读(20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本题平均得分16.8 ,得分率83.2%,失分的原因:大部分学生不知
道“莫名其妙”的“莫”字是什么意思,词语解释掌握欠佳;写词语的近义词学生答的不够好,“高兴”和“成就”的近义词答的五花八门,不够准确;根据上下文填写成语不够准确,导致失分较多;概括水平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不够精炼,个别同学太啰嗦,有的扯得太远,不简洁。回答问题时,未能紧扣文章中心谈感想,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不够通顺,较多同学不太善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准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水平不强。
3.习作(30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本题平均得分24.2 ,得分率81.2%,失分的原因:有的学生粗心大意,没能认真审题,没有从一件事中悟出道理,有的学生写了几件事,其次是多于半数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都不是强,所以虽然极少学生离题,但文章的结构不够严谨,叙事条理不够清楚,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句子不够通顺,文中也有不少错别字出现,未能恰如其分的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选材、立意不够新颖。个别学生的文章前面写事,到了结尾却变成写人的结尾。此
外,学生还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没有好的素材可写,写的事情是捏造出来的,缺乏真情实感。,
三、教学建议
本次考试,从各镇校的学生答卷得分情况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基础知识相对掌握的比较扎实,尽管试题
难度不大,但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水平、理解概括水平、写作水平还不尽人意,各镇之间、校与校之间存有一定的差别。为了更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本次的考试情况,结合当前的课改精神,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扎实有效的技能训练。本次考试中,基础知识学生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虽然是高年级,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生字词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仍然要重视字词教学,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夯实语文基础。
(1)多种形式,强化使用。教学中对课文出现的形近字如“澜”与“斓”,同音字“燎”与“潦”“嘹”“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以提醒,并通过组词、填空、选择的形式让学生运用,从中体会字词的用意,巩固基础。
(2)加强听、读训练。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文段的多读,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做到熟读成诵,从而加强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平时要抓重点句子的听写训练,促学生听辩能力的提高。
(3)积累要与运用相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或运用。积累的词语平时要多运用,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4)加强品词品句的训练,可以采取读-说-写-用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常用字、词、句、段的掌握程度,抓细抓实基础知识的过关,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拓展于课外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精读课文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从“精读课文”中,学习阅读方法。略读课文的教学,老师要舍得放手,相信学生,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中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概括文段内容),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遣词造句,修辞表达),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解题答题)。阅读能力的培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方法拓展课外,近几年不少学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面,读名篇名著等,但总觉得学生读书停留于表层,未能潜下心来读书,对名句、名段、名篇缺乏咀嚼、品味、熟读、成诵,有“书到用时方知少”的感觉,因此教师要提供多种阅读交流的平台,如开展“古诗朗诵会”、“课外的故事比赛”、“小小读书讨论会”、“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交流读书心得和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