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民间故事
    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作为口头叙事文学之一的民间〔故事〕也慢慢焕发出新的光彩。那你知道〔传统〔节日〕〕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我给大家共享的传统节日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节日的民间故事:〔清明〕节的来历
    在传统风俗中,每到三、四月,最重视的就是〔清明节〕。清明节为农历三月上旬, 阳历四月五日之后, 是一个属于追远怀思的华人传统节日。
    从中国历法上来看,清明原来指的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气候转变的一个标志。二十四节气是农历中季节更替、气候转变的计算法。 二十四节气分别指的是: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清明与古代的农业生产有亲热的关系。清明时节,天气清爽、雨水增多, 正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耕种的好时节。《岁时百问》中便写到: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因此,清明最初其实就是一个农耕节,也没有扫墓的习惯,后来才慢慢成为一个传统节日。
    每到清明,就有许多风俗活动,包括了祭扫坟墓、踏青、插柳等。
    清明最初属于农耕节,没有扫墓的习惯。这个风俗形成,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宫廷发生内乱。晋国太子重耳的同父异母兄弟和后母骊姬想除掉他,夺其王位。为了躲避他们的迫害,晋国太子重耳流亡在外, 还有忠臣介子推等人。
清明节来历的故事    有一日,他们在大山中迷路,粮断援绝。介子推于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成汤,解重耳之饥,重耳十分感动。
    十九年后,重耳返回晋国,成为一国之君,史称晋文公。当时,他为表扬臣辅佐之功,对他们论功行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乃品德高尚之人,并不去邀功请赏,而是悄悄回到家乡,带着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懊悔之下,派人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执意不出。后来,晋文公欲烧山逼介子推出来受赏,结果却意外烧死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
    晋文公十分悲伤,为表悼念之情,下令将二人埋在大柳树下,并把绵山改称为"介山'。 同时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
    当时,人们纷纷携带食品往介子推坟墓上扫墓祭祀,纪念他,于是又形成寒食节扫墓。 寒
食节和清明节原来属于两个节日,由于日子相近,到了唐代,这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于是,就出现清明扫墓的风俗。
    据古籍记载,秦汉时代已经出现扫墓的礼俗活动。当时,扫墓仪式特殊严厉 ,摆放供品、整修坟头、焚香火、烧冥纸, 甚至在墓上载种松柏,表达悼念之情。扫墓那天,除了年长的长者以外, 家家都是举家出城扫墓。就连牧童也把牛驱逐下山,生怕阻碍他人扫墓。 身处异乡的人们,也会望乡遥拜,对祖先进行追思。
    插柳是清明节另外一项重要的风俗。据说屋外插柳,便于祖先灵魂归来;也有人认为,柳枝有神性, 能避邪,因此在清明这一天,许多人都会在屋檐插柳。演化到后来,人们还佩带上柳冠、柳叶环。
    清明时节,草木发芽、花红柳绿, 春光明媚的景让人倍觉清爽。 这正是到郊外游玩的好时光。于是每到清明时,人们纷纷到郊外领会奇妙的春光。 古人称此为"踏青'、"游春'。
    由于人人外出,立即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清明成为春游最盛的节日。
  传统节日的民间故事:〔重阳〕节的来历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名山高川,最终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最终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最终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从今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传统节日的民间故事:〔春节〕的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恶异样。"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损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
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损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整理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确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非凡。可她照旧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觉察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狼狈逃离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讶。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急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
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四周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逐"年'兽的〔方法〕。
    从今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猜你感〔兴趣〕:
    1.关于节日民间故事3个
    2.中国传统节日传奇故事
    3.传统节日的传奇故事
    4.中华传统节日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