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红河镇平原小学:让爱浸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爱”的内涵更是融入儒道而外化为多种表现形式。像孔子的“仁爱”,墨子的“兼爱”、“尚同”,乃至后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数千年来,“爱”的思想,“爱”的教育连绵不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出要尊重、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爱,同时也需要爱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爱心意识的缺失随处可见,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直接导致了人生的畸形发展,以至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产生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比如:“徐力弑母事件”、“辛酸母亲的来信”、“马家爵事件”、“刘海洋事件”等等,这些都与他们自身缺乏关爱的品质有内在联系。正如一位儿童教育家所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
为此,昌乐县红河镇平原小学自20092月确立了以“爱心教育”为重点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并了创建“爱心教育学校”,让爱浸入每个孩子的心灵。多年来,他们是这样做的:
(一)、学校----全方位、宽领域地开展爱心教育
1、以教师的爱心来陶冶学生的爱心     
第一,教师应做一名“爱心使者”, 做到四个“转变”,即把冷脸换成笑脸,把冷心肠换成热心肠,把呵斥变成询问,把罚站变成面对面的坐着谈心。
第二,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密切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体要求如,当学生上课有病了,教师要摸摸他的头,领他去看医生,或买好药端上一杯热水;当孩子早上某种缘故没能吃上早饭,教师了解后要买上食品送到孩子面前;当学生冒大雨来上学,教师要站在班级门口帮助他取下雨衣收好伞(学生力气小收伞很困难),擦擦身上脸上的雨水;当学生生病住院,教师要带领学生前去看望……润物细无声,教师用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感化学生的心灵。     
第三,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爱心环境。如:设立班级爱心栏目,对有爱心和乐于助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公布和表扬,评选“助人为乐之星”、“爱心小天使”;成立“爱心活动小组”,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的互助互学活动等,并做好活动记录。以点带面、让爱心典型向班级辐射,使爱心暖流流入每个人的心灵,文明之花在全班绽放。 
第四, 要求教师平时教学中,记录好《爱心教育手记》,将平时的爱心施教故事、案例、做法等如实认真记录、反思。
我们通过每月召开学生座谈会、学期末发放调查问卷、查阅教师《爱心教育手记》等形式,对教师的爱心施教行为进行规范和评价。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阵地,也是进行爱心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求教师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爱心教育因素,灵活地渗透爱心教育。具体做法:
1)整体备课  学期初,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全册教材中蕴含的爱心教育因素,并系统列出爱心教育的目标,做好爱心施教的计划。
2)单元备课  发挥备课组教师集体力量,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并有针对性进行调整和补充。集体研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和实践的方法,以情感教育为策略,促进学生“爱心”的知行发展。
3)课时备课  明确爱心教育的目标,创造性地备课。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做到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培养爱心三者有机的结合,同时也切忌搞形式主义、生搬硬造、画蛇添足。 
3、校本课程实施
在实施“爱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性,编写校本教材,逐步形成较完善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低年级,我们编写了《名人 品德》;中年级,我们编写了《二十四孝》,而高年级,我们编写的是《爱心哲理小故事》。校本教材课时安排没两周一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中高年级学生要完成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体会心得。
4、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爱心教育
  “爱的奏鸣曲” —— “三月五日”学雷锋纪念日、“三八”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九月十日”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全校上下开展不同形式的“爱心节庆”教育系列活动。
“大手拉小手”——高年级学生自愿和低年级小学生结对,负责小学生阴雨天气上学、放学路上安全,同时利用双休日,给小学生辅导学习。
“爱心小明星”评选——根据评选标准,每学期评选一次,每班5-10人,在校园明星栏公示。
(二)、家庭---- 孝敬教育为核心内容强化学生的爱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既可能对学校教育起到促进作用,也可能对学校教育构成侵蚀和制约的反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心,形成良好的品质,我们以孝敬教育为核心内容强化学生的爱心  ,从以下方面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一致,学校教育理念与家长的思想观念相一致。
1、发放“爱心教育”宣传资料,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期初,把“爱心”教育的内容提供给家长,向家长提出对自己子女教育的具本要求。
2、确立孝敬教育的内容,对学生在家孝敬父母、老人提出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八个心”: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走正道,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遇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忌盲从,不迁就,谏父母真心;重推恩,能迁移,献社会爱心。“五个一”:每天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捶一次背、说一句问候语,节日为父母制做一张贺卡、洗一次脚。
3、制《孝敬教育家庭活动卡》,引导学生孝敬行为。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让学生
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按照“八个心”“五个一”的要求,作好记载,家长签字, 每月一次上交学校,由班主任根据活动记录情况评价,以此让学生形成自觉行为。
4、每学期征集一次“让生活充满爱心”家庭感人故事。主要是反映家长本人在关爱子女或他人方面的一些做法,学生在家孝敬父母、老人的一些典型事例。同时,学生及时撰写爱心随笔,感悟甜甜的母爱或父爱。以此为主要依据,每学期各班评选出3--5个“爱心家庭”,由学校予以大会公布并表彰。
(三)、社会----“扶弱帮困”活动为依托,全面开展爱心教育
“爱心”奉献社会是学校创办特学校开展爱心教育的归宿。学生最终要成为社会人,要服务于社会,报效于祖国。学校每学期系统开展“扶弱帮困”活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的健康人格,唤起学生对方方面面有困难人的关注和理解,爱心回报社会。开展的具体活动:
1、“爱心假日小队”——各班成立“爱心假日小队”,学生自愿参加,由班委会具体安排,每星期为社区内需要帮助的一名老人做好事活动。
2、德育实践基地活动——结合学校校本课程《走进社区》,各班级每学期到德育实践基地敬老院,向孤寡老人献一次爱心。
3、爱心捐款活动——每年的助残日开展一次爱心捐款;每学期利用“节约一天零用钱,爱心献给同龄人”传统活动,开展爱心献社会活动。
目前,全形成了“爱”的氛围,形成了人人争献爱心的良好风。全校学生都懂得应该用爱来对待别人,上课听讲更加认真,每个学生都曾关心、帮助过其他同学。家长们一致反映孩子们懂得关心人了,在家能够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生病后,学生能主动照顾爱心小天使自己;“爱心假日小队”为社区内老人做好事活动坚持不懈,受到老人及村委会的感谢与好评。教师积累丰富了培养学生爱心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有数篇论文获省教科所优秀论文奖,学校关于爱心教育的信息报道在潍坊日报发表。(撰稿:昌乐县红河镇平原小学  孙衍兰、刘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