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纲】:李白的诗代表了盛唐的社会思想状态,李白用诗的语言向后世人描绘了一个壮美的盛唐河山。他的思想复杂多元、浪漫执着留给了我们对历史无限的遐想。李白的成就来源于对诗歌的独特表现力:飘逸浪漫而又不失现实意义诗歌表现内容,独具特的仙侠精神,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他区别常人的个性风格,能够经得住时代和历史的打磨与挑剔,使他成为诗歌史上集大成的人物,成为当世与后世盛赞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为了清晰地表现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这条主线,本文从以下的过程进行论述:
1、概述李白的生平;
2、从家世之谜、诗剑江山、浪游四海、剑影侠踪、谪仙仕途、仙圣结缘、获罪流放、客死当涂等八个方面对李白的生平进行详细;
3、从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方面对李白的诗歌成就进行分析;
4、分析李白的个性特点;
5、参考文献。
从以上几方面的阐述、比较和分析,挖掘出对李白的仙侠精神与他的诗作、他的思想、他的境遇之间的关系,了解李白仙侠精神的形成原因,以便能更透彻地去品味李白自由不羁的个性、鬼斧神工的诗作、豪气
万丈的侠气。
【摘要】:本文以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为主线,以李白的生平足迹、诗歌成就和个性特点等几大方面为着眼点展开论题进行论述。
李白深处封建制度鼎盛的时代,深受封建文化和意识的影响,他继承并发扬儒道文学思想中的优秀传统,以儒为进,以道为退矛盾且统一结合的人生观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表现风格。融会贯通将各种诗体、诗风运用于诗中,不拘泥于格律的束缚而力求意境的深远,使诗歌思想内容突出表现自我情感,围绕着入世与出世这一基本矛盾,塑造了自己诗仙、酒仙、谪仙的飘逸潇洒、傲岸不屈的生动形象。在诗歌表现内容兼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以饱满丰富的、激昂强烈的语言来诠释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同情、对黑暗统治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诗圣诗仙
【关键词】:仙侠、影响、浪漫主义、个性风格
【正文】:
盛唐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而集其大成,如百川入海,绽放诗歌绚烂光芒的,便是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李白可以说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本是皇亲一脉,后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因当时的身为王爷的祖父支持太子李建成,怕遭到玄武门的株连,连夜逃离长安,避祸胡地(
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并改姓木子,以经营骆驼商队为生。久居胡地,草原人雄勇尚武的习性,对李白影响颇深,但其父李客不愿儿子被胡人同化,坚持过汉人的生活,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中原。所以在胡地的生活不仅使李白学会了舞剑,而且十岁便已经读完了《诗经》和《书经》。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也就是李白10岁这年全家返回中原,定居广汉郡,也就是四川彰明(今属江油)县的新家。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希望得到引荐,在此期间,他游山历江山,纵情诗歌,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作如《大鹏赋》、《登凤凰台》、《将进酒》等。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李白供奉翰林,一时间,写下了众多名动一时的佳作。但在此间,他因得罪了权贵,遭到排挤,最终辞官而去。继续他的流浪生活。
广德元年(763)冬天,李白客死当涂,终年63岁
(一)、生平足迹
1、家世之谜;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在玄武门将准备进宫早朝的太子李建成
和齐王李元吉斩于马下,并下令“太子和齐王的家小全部杀干净……”、“和太子有来往的老王爷一家也不准留活口,亲近太子的亲王一律斩除,永绝后患!”长安立刻陷入一片血腥世界,谣言满天。
长安北郊的一座王爷府,大门悄悄开启,五辆马车缓缓驶出,这五辆马车出了府门就向西北疾驶而去。他们就是怕遭到这次玄武门的株连,逃离长安的李白的祖辈。
李白的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文》(新墓
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817年,距李白死已五十五年。)中说:“公名白,字太自,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与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李白晚年所依托的族叔李阳冰受李白之嘱,为其作《草堂集序》指出“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谪居条支……神龙之始,逃归于蜀。”(神龙年间为八世纪初。)这两则史料,可以看作是关于李白身世最原始的材料,因为其来源都出自李白本人。唐玄宗在天宝元年(742年)曾颁布诏书,准许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也就是可以登记为皇族的户口,而这时的李白颇为朝廷重视,但李白却没有去登记。后来入翰林院,多次见到皇帝也没有直接提起这件事。多半也是避讳玄武门事变给李氏王族留下的阴影,反而会把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弄巧成拙。
2、诗剑江山;
天生对文字的敏锐,李白总是不假思索,脱口便能将自己的感情化为诗句,而且准确地发挥了诗的音乐性,诗的格律、对仗、韵脚全不能拘限他奔放的才情。在李白15岁那年,李客认为儿子前途无量,将来一定能为朝廷作一番事业,就由私塾先生的推荐,让李白只身前往大康山拜道行高深的隐士——赵征,学习纵横捭阖之术。结果初次见面,赵征就认为李白会成为一个了起的诗人,但未必会在朝廷有所作为,虽然聪慧,但为人真诚,不宜学黄霸之术。李白自己也确实比较偏爱自由自在的逍遥生活,于是就随赵征在大康山学剑作诗也学黄霸纵横之术,一晃五年。后来又到峨嵋山和隐士东岩子生活了五年,终日饮酒作诗舞剑。仗剑游侠,寄情山水,这种远离人喧嚣的生活,让李白挣脱了剑术和文体的限制,使他旷达自适的本完全地融入了他的剑和诗当中,形成了较鲜明的风格。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
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3、浪游四海;
母亲去世,李白回家陪父亲一起过了一年后,他再次出门浪游四海。到江陵后,李白结识了前去南方游历的孟浩然,两了相谈甚欢,结伴把江陵附近的名山胜水游了个遍,半月后两人才依依不舍地分开,因为孟浩然要回襄阳,而李白要继续游历。李白别了孟浩然,便只身游历了洞庭湖,还到了苍梧去凭吊黄帝的遗迹,然后到江西庐山,再沿江到金陵、扬州和浙江沿海一些名胜去游玩。李白所游历的山川湖泊和各处的古迹,不但开拓了他的视野,更使他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润。他觉得能活在这片美丽的河山是多么逍遥,而河山处处又都有先贤走过的足迹。经过这次游历,他似乎可以和古人神交了。
开元15年,李白游遍了东南半壁江山,便逆江而上,探访云梦大泽,因为少年少代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觉得云梦大泽真是人间仙境,于是一心想到那儿定居。到云梦大泽以后在孟浩然的引荐之下,他认识了前武后宰相许圉师,许圉师认为李白年少得意、前途无量,就将自己的孙女许宗璞许配给李白,他在安陆过一段幸福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4;剑影侠踪;
此后李白偶尔和妻子女儿回娘家,许圉师对他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冷淡。许圉师当初看到李白的诗稿,很笃定地认为他一定有所成就,因为当初的科举就是以诗取仕的。去没料到李白终日沉溺在诗酒中,所以对这个女婿,他是越来越失望。
李白自己也感觉得出来,除了自己的妻子,任何人都渐渐地瞧不起他,把他当成是一个游手好闲的酒徒,他自己也很矛盾。有时候他像很明白自己,因为功名在他的眼中实在是一文不值,古来多少圣贤豪杰,还不是黄土一杯,与草木同朽;有时候他又好像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不肯一改疏狂好酒的习性,争名逐利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