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化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讨
学法指导:朗读、自主学习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
《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要求:
1、 字词的发音、朗读过程中的重音、停顿等。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
1、(略)
2、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3、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4a、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
b、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c、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
1 指名朗读36节,思考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
A: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B: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孩保留着,未科学研究提供可必要的条件。
C:用比喻写化石,人脸的皱纹市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的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D:(略)
②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四、作业布置:查阅资料,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有感》
五、板书设计:
16、化石吟
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记录了生命潜行的轨迹    展现了神秘的远古世界
自然的神奇              科学的力量            人类的伟大
教学后记:
17、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1、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2、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理清文中云和天气的关系             
教学难点: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难于区分
教学方法:讨论、讲析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化石吟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
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1)注音: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一刹那chà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                                                                                 
2)释义: 
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策力解决以下问题
1)、看看课文主要说明了什么,能否用一句话来回答。
2)、文中最先提出云和天气之间存在联系的句子是哪处?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4)、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还有何处与它相似?
5)、最后一段的大意是什么?对全文有何意义?
6)、全文的结构如何?
3、交流反馈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小结:
1)课文主要介绍了如何看云来识天气,即写云和天气的关系。
2)“云是天气的招牌”,它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3)天上挂着什么云,就会有什么样的天气
4)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也是我们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第六段的开头一句
5)指出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看云识天气  (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
              (分)怎样看云识天气    形态
                                        云彩
            (总)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具体把握:
1、细读课文 :框出依次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画出对它们进行描写的语言材料,并明确它们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天气? (粗略板书)
2、明确任务: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3、对照课文,学生各人自说自讲,在书上作记号
4、学生发言,先各自预演,后课堂交流。(边演边完善板书)
5、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四、完成课后练习一:云和光彩现象表格归纳
名称
特征
预示天气的情况
卷云
轻盈 站的最高 很薄
一般都不会带来雨雪
卷积云
成成行地排列 象鳞波
一般都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
象棉花团似的 常在两千米的天空 一朵朵分散 云块四周散发金黄的光辉 一般在上午出现
不会带来雨雪
高积云
成的扁球状的云块 排列匀称 象羊
不会带来雨雪
卷层云
象白的绸幕
天气转阴
高层云
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 象毛玻璃
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下雪
雨层云
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 暗灰得云块密密麻麻
连绵不断的雨雪就降临
积雨云
越长越高 云底变黑 云峰渐渐模糊
马上就会下起暴雨,有时竟然带来冰雹或龙卷风
名称
特征
预示天气的情况
外紫里红
大风雨的征兆
里紫外红
由小变大,天气晴好,由大变小,天气阴雨
彩的圆弧
在东方有雷无雨在西方有大雨
红的云层出现在清晨或傍晚
在东,天气晴朗,在西,有阴雨
五、课外延伸:
1、点示: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2、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讲述。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
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七、作业布置 
1、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八、板书设计:
                (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
        看云识天气  (分)怎样看云识天气    形态
                                              云彩
                  (总)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用词准确  往往、常常 
科学严密  一般、可能、渐渐等 
语言通俗  ..........;刚才-----一霎时------;“招牌”;改名换姓 
生动有趣  比喻、排比、对比、拟人;谚语
教学后记:
18绿蝈蝈
法布尔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