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品读,发现三篇文章不同的体裁和内容主题,学习借助不同
文学体裁来表达主题的方法。
2.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用图表来比较、分析、归纳文章的特点。
2.能欣赏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1. 通过比较、品读,发现不同文章中化石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借助不同文学体
裁来表达主题的方法。
2. 能欣赏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时数和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和设想:
自主学习法、
【情境导入,引出话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间的脚印是什么吗?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化石又能给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走入一组文,我们通过化石来见微知著通古今。
【朗读文章,完成学案】
请同学们默读这三篇文章,艾青的诗歌《鱼化石》、张锋的《化石吟》、和课文《时间的脚印》。课件展示: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骸.骨()猛犸.( ) 躯壳( ) qián( )行 cōng( )茏
腐蚀.( ) 山lù( ) 龟.裂( ) 刨.刮( ) 楔.形文字( )
2.根据释义写出与本文相应的词语。
(1)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2)形容沉静无声的样子。()
(3)形容经历的时间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4)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默读文章,初读感知】
学生活动一:文阅读诗歌《化石吟》、《鱼化石》、《时间的脚印》自主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文对比、赏析语言】
学生活动三:文阅读《化石吟》、《鱼化石》、《时间的脚印》,这三篇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不同,文体不同,语言特点自然不同,通过研读比较,理解每篇文章各自的语言特点。举例赏析:
(1)“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时间的脚印》)
明确: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化石吟
(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时间的脚印》)
明确: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3)“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鱼化石》)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鱼失去了自由,不得已才沉默,象征诗人失去了言论的自由,被迫停止了写作,内心的痛苦。
(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化石吟》)
明确: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把化石比作人的脸,脸上的“皱纹”就成了地球古生物的档案,“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无论多久远,变化多大,都阻挡不了生命由低级到高级演化的过程。
(5)“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化石吟》)
明确:运用连续不断的疑问句,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打开了读者的思维之门,引起读者去想象远古神秘的世界和倾听神奇故事的兴趣,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加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
小结:
作业:
【方法活用,写作诗歌】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请你结合《时间的脚印》的内容,自命主题,仿《鱼化石》、《化石吟》写一首诗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