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科创“新北斗” 点亮“课后服务”新世界——浅谈“行走课程”体系下的童心科创“新北斗”行动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能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行走课程”是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希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到知识,习得技能,丰富情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需求、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学校立足“行走课程”,架构童心科创“新北斗”育人体系,将仁、朴、谦的“弘毅笃行”品格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学生立民族复兴之志,笃科学报国之行。
【关键词】 行走课程;课后服务;童心科创;科学
2020 年 9 月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中国未来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
“行走”意在“实践体验,志行天下”。“行走课程”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统
一,发展学生未来“志行天下”核心素养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涉及学校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在“行走课程”体系之下,学校打造童心科创“新北斗”行动。这是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科技人员怀揣好奇心,并以儿童为中心,利用“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开展的科创活动,旨在涵养学生具有“仁、朴、谦”为核心价值的“ 弘毅笃行”品格,争做漫天星辰中最璀璨的星星,升华自己、照亮他人。
一、“新北斗”环境建设 拓宽课后服务新空间
优秀的环境是学生生长的重要条件。为此,学校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打造童心科创“新北斗”体验场域,关联学习与做事、做人,构筑学生“弘毅笃行”品格生长之基。
1.以校园为主阵地推进科技教育常态化
小学科创教育首先应立足校园生活,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因地制宜加以渗透,帮助学生形成科创意识。学校整体架构,构建空、天、地、人一体化的“北斗七星”科创空间,助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感受宇宙浩瀚。
2.以家庭为连心桥 实现科技教育亲子化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场域,科创教育也要家校联动。学校动员学生、家长共同设计参与,打造“我的科普阅读角”“我的家庭创意实验空间”,提高学生和家庭成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体会科技带来的乐趣。
3.以社会为体验场提升科技教育长效化
社会科创环境是学校、家庭的有效补充。学校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与科技馆、科技产业园等多家单位建立联系,组织开展各种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一体的研学活动,使学生习得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二、“新北斗”闪耀追光行动 丰富课后服务新内涵
童心科创“新北斗”闪耀追光行动主要是指以“新北斗+”科技主题系列活动为抓手,构建“志·行星课程”,开展“摘星新行动”,铸造儿童“弘毅笃行”品格。
1.课后服务新内容——构建“志·行星课程”
学校构建“新北斗+”五大“志·行星课程”体系:科普推荐会、科学视听汇、科技嘉年华、人人微科技、科学家课堂。在一周五天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学生轮流参加五大“志·行星课程”学习,每天体验不一样。
(1)科普推荐会
学校为学生推荐适合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阅读书目,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多渠道的主题式科学阅读活动,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家精神,培养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理性地认识世界。
(2)科学视听汇
学校开辟“新北斗+”“科学电影梦工厂”频道,推荐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科学电视、电影、纪录片等影视作品,从宇宙、地球、生命、文明等多位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人类长久以来对科学、自然及自身坚持不懈地探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3)科技嘉年华
学校融合航天科技、自然科学、人工智能等主题,依托丰富多彩的科普大篷车、STEAM 节等“新北斗+”科技嘉年华活动,在发现、探索、挑战、合作中开启充满科技氛围的嘉年华之旅,促进品格提升。
(4)人人微科技点亮世界
“新北斗+”人人微科创活动是指以展现儿童创意、创作为核心的科技主题活动,通过创意设计、创意制作、项目研究等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大胆创造,鼓励人人都有科创主题,人人都有科研项目,将奇思妙想转化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建议小发明小创造,提升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5)科学家课堂
学校紧扣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取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等课程中的科学元素,打造弘扬科学精神的“新北斗” 课程体系,在课后服务时段,引领学生领略科学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课后服务新模式——开展“摘星新行动”
(1)结成“志·行星伙伴”,携手互助共成长。在各班级,学生组成若干个“志·行星伙伴”团队,每个团队5-7人。组建团队需要经历三个程序,一是教师提出团队成员特长要求,保证每个团队中有各门课程“摘星领衔人”;二是学生结合自身特长自主申报、自由组合,人人经历选择和被选择的教育过程;三是师生结合组队情况协商微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自己适合的团队。
(2)体验“志·行星课程”,人人争做“小北斗”。在一周五天课后服务第二时段,各班级以“志·行星伙伴”团队为单位,在“摘星领衔人”的组织下,分别开展优秀的科普读物推介、崇拜的科学家故事讲述、实用的科学生活常识分享、心仪的科创制作展示、自豪的祖国科技成就夸赞课程体验活动。在每天的课程体验中,由教师、学生投票评选出班级最佳“摘星领衔人”。每个班级一周最佳“摘星领衔人”可参加每月的年级“摘星”比拼和每学期的校级“北斗耀朱方”评选。
三、“新北斗”闪亮表达 助力课后服务新发展
学校搭建每月“星辰发布会”、每季度“星秀展示台”每学年“北斗殿堂秀”这三个层次,全面构建螺旋式上升的“新北斗”评价模式,实施童心科创“新北斗”闪亮表达行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
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唤醒学生内在动力,助力课后服务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提升。
学校基于“行走课程”,立足儿童“弘毅笃行”品格提升,拓宽课后服务空间,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场域、实践活动中,激发更多潜能,涵养“仁 朴 谦”品格,激励他们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升华自己、照亮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