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统的前⼣,“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度出现了⼀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了尖锐的⽭盾,由于上官⼤夫等⼈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之间。顷襄王⼆⼗⼀年(公元前278年),秦将⽩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沉汨罗江,以⾝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民的利益⽽献出了⾃⼰的⽣命,崇⾼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宗亲⼿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事,全部委托给你了。”⾦⼈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宗命令岳飞⽕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
战,⾃⼰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但是,后来⾼宗和秦桧决定与⾦议和,向⾦称⾂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代⼜⼀代中国⼈。每当外侮当前,⼈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外国名人故事
  话题:“国难见忠⼼”“国家与个⼈”“忠君与爱国
  ⾟弃疾忧国忧民
  ⾟弃疾曾写《美芹⼗论》献给宋孝宗。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民对⼥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盾。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国⼒,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个华夏⼉⼥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宋庆龄的执着
  宋庆龄⾃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致⼒于中国⾰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1924—1927年)、国共对⽴⼗年(1927—1937年)、抗⽇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的⾰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民站在⼀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活的美满幸福⽽殚精竭虑,英勇奋⽃,在中国现代历,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的⼥性之⼀。
  分析:没有⼀颗热忱的爱国之⼼,宋庆龄能七⼗年如⼀⽇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北洋⽔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天在港⼝升起的清朝国旗第⼆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筹集资⾦,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全⼒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批的⼈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才,其爱国热情让⼈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的⽬标”
  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陆》云:“葬我于⾼⼭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之上兮,望我⼤陆;⼤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刻打动了⽆数中国⼈的⼼。
  分析:祖国的统⼀和强盛是华夏⼉⼥永恒的愿望。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数⼈的⼼,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解决中国的事情。1965年7⽉,在周恩来总理亲⾃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凛于民族⼤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做出贡献。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李宗仁先⽣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义,将永远激
励着为统⼀⼤业⽽奋⽃的⼈们。
  话题:“⼼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了⼀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的银杯,表⽰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少把他的⼼脏带回去。
  肖邦的⼼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华罗庚⽴志回国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的消息后,⽴即决定回国。途经⾹港时,他发表了⼀封给留美学⽣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于⼀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