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观后感5篇
《血战钢锯岭》是在战争背景下,对人的信仰的讨论.男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作为一名军人,却拒绝持,影片很大一部分正着墨于他的价值体系中〝为国而战〞与〝不能杀人〞的教义的冲突.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血战钢锯岭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阿凡达观后感
  《血战钢锯岭》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吉布森式的作品,导演本人所崇尚的宗教说教与个人英雄主义表露无疑,充斥全片.在电影语言方面,也是非常老派甚至老套的,比如影片结尾时主人公被送下战场,镜头调度从俯视的〝上帝视角〞到平视及仰视的转变在诸多--十年代的电影中极其常见,在如今看来其中意味也太过简单直白.
  主人公的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演技扎实,〝傻白甜〞的形象贯彻全片,笑容实在太具感染力.
  是的,你会被这部电影打动.当影片最后正主戴斯蒙德·道斯以纪录片的形式出现,你不会不被这个创造奇迹的男人震撼.当英雄故事以真人真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见证平凡人创造奇迹,这才是真正令人激动的啊!
  总之,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场面和充沛的感情,足以让这部引进片在贺岁档即将到来的_月脱颖而出.(能与之媲美的可能只有《萨利机长》?)纵使有不少缺陷,纵使不是最好的战争片,但依然足够精彩就对了.
  最后还是感叹一句,国产战争片何时才能拍到这种程度啊…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2
  平时很少看战争片的我今天陪室友看了刚上映的燃片《血战钢锯岭》,故事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戴斯蒙德·道斯是一名虔诚的---.军医,体格瘦弱,性格内敛,坚决拒绝在战场上拿起武器.在冲绳战役中,戴斯蒙德不断冒险把伤员从战场上拖回进行,最后拯救了75条人命.
  影片中反复在强调倔强的道斯不肯碰不肯杀人却执意要进入战斗的前线救人,中途被误解.被殴打.被控告但非常执着于信仰的他,在老兵父亲的帮助下,终于跟随着队伍去了战争前线.
  战争的残忍.血腥.还有尽可能还原战争现场氛围和恐惧紧张的心理活动程度让我好几次都抓住了室友的胳膊不敢看荧幕,但同时又一次一次的被战争年代里的精神与信仰所震撼.不禁想
起一句话〝生活本来就是不易的,当你觉得容易时,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着那份不易〞,如今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快捷,这是由多少战斗与牺牲换来的安逸,我简直无法想象,也开始渐渐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辈总是非常渴望在自己还能动的时候能再去天安门门前再看一眼,这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信仰,就好像在影片中钢锯岭最后一战前,所有的士兵都坚决等着道斯做完祷告后再上战场一样,那些士兵也和其他人一样,一开始都很不理解他的信仰,直到被他感动,被他在累的精疲力尽的时候还想着〝我还可以再救一个人,再救一个〞,然后冲到日军的扫荡圈里,不知不觉一个晚上赤手空拳救出七十多人所感动和鼓舞.
  信仰似乎已经逐渐地消失在大众的脑海里,如今的拇指时代下
,越来越多的人患有〝媒介依存症〞,过度沉溺在媒介提供的浅层阅读,满足于被动的 知识积累而渐渐地减少了社会行动力的积极性.小编从不否认科学的力量,但是它仅仅只是改善我们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让有着独立思考的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奇葩说》中有一集,针对人工智能和VR技术,黄执中就这样说过〝真正的末日,并不是核弹炸完的一片荒芜.真正的末日是这样的,所有的人类都戴上机器,麻木的躺在椅子上,不肯醒来.〞而《美丽新世界》中也告诉过我们,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当然,历史是可以缅怀的,而更多的是为了吸取教训和珍惜当下.科技,让这个时代不断地进步,而信仰,让这个时代发生奇迹.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也不要忘了信仰.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3
  信仰是人精神意义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我们平衡物欲的工具.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更容易生存下来的信仰.而如果选择偏离主流的信仰,我们为了捍卫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条路也会坎坷崎岖.
  看完HacksawRidge我想起爸妈以前总叮嘱我的一句话:人不能太怪.虽然多年来一直被这么警告着,我还是选择做了一个怪人:内心深处,比起来自社会的评判标准,我更相信通过自我审视得出来的一套理论.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林弹雨救了几十条人命,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Doss在他人的眼里也一样只是个普通的怪人:身为一个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肯拿.不了解他的人只会简单地把这个信仰误解为懦夫行为.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时候打架用砖头砸晕自己兄弟后仿佛接受神谕一般正好看到了墙上的十诫之一:不可杀人.长大后他对醉酒施暴的父亲举,虽未按下扳机,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气的可怕.这些经历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的信仰.经历的不同多少让我们成为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严格执行自己不杀人的原则,到底要的是什么,也许他自己也无法说出个究竟.是反对暴力吗?不尽然.你也许会注意到:其实Desmond并不反对战争,并不反对他人杀人.他上战场做医疗兵虽是救人性命,但实质上也是为杀人的人服务.有段情节更能说明这点,在救援负伤的中士时,Desmond用一块布拖着中士,一边自己在前飞奔带他撤离战场,一边让他开射杀追上来的日本人.这有点〝救命我来,杀人你去〞的态度.可见他理解战争的意义,并不绝对反对杀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信仰.
  说起来有趣,信仰似乎并不是理性的,有时候也没有逻辑,但正是这种不完全理性让信仰成为了我们自由意志的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刚好够说服自己一个人而已.所以Desmond并没有成为向世界宣扬非暴力的圣人,也并不去阻止他人杀戮.〝不杀〞只是他给自己一个人定下的原则而已(同时也是他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教条,但并不矛盾).这
些信念让我们成为了和别人不同的人,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随着社会既定程序运行的一个零件.
  我们身在社会中,特别是影片中战场这样极端的环境,为了服从秩序,个人的信仰就变得难以捍卫.社会对每个人的行为有预设的期待,军营更是需要绝对服从的地方.过于纵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导致社会运行的低效,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多讨论.
  但我仍相信社会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们宁愿看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稍显离经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个人都道貌岸然地标榜一致的道德标准,内心深处却各怀鬼胎.我也可以预料到会有一堆热血军事宅会在评论区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纵容圣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迹就是给这些绝对化的论断一个响亮的耳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仍然可以通过执行者的诚意和努力被主流社会认可.因为这种个人信仰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终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时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作为战争片,HacksawRidge所展现的战场上宛如地狱般的残酷气氛和以往战争片所渲染的紧张刺激感是风格迥异的.我相信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战场不是一个为了展现英雄主义而存在的有趣的地
方,我们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用战争手段来捍卫和平.正因为善良的人们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走上战场,Desmond的不杀信念才能在夹缝中最终生存下来,也让他最终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从来都不是那么可以乐观的事.影片在表现个人信仰与集体秩序的矛盾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理想化.其中两个细节我个人就觉得有点过.一段是全连士兵花十分钟时间等Desmond做完周六祈祷再发动进攻.一段是在战局紧张之际Desmond却坚持让人帮他取回掉落的圣经.这两个情节固然体现了Desmond重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过来动摇了集体的价值观,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如果真这么做,也许会影响战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在战争中并不是可以向个人信仰妥协的部分.而另一点比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幸免军事法庭的裁决,其实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战友的关系.现实比理想还是要残酷太多,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并不会给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间.我们应该意识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维护自己信仰的战斗中最终消亡或者屈服,并没有熬到那个让自己来得及发声的时刻.
  因此作为少数闪现了信仰光辉的个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为人传颂.这样的壮举需要将生
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对Desmond来说,信仰和纪律的斗争就已经够激烈了,生命只能远远地排在后面.所以当上尉问他你能为这场战争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准备好了献出生命.上尉告诉他:你的命没法帮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但我想说:他救回来的那些命可以.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4
  个小时前我在大屏幕上看完了梅尔·吉布森的新片《血战钢锯岭》,简直迫不及待想和你们分享.
  看之前以为是战争片,看完了你会觉得,其实这是一部宗教片,讲信仰的力量——一些奇迹,你要相信就会存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要讲二战中一名美国士兵德斯蒙德·多斯因为信仰的原因拒绝拿而以医疗兵身份在战场开挂救出七十多名战友的事情.5分满分的话,可以打到4.7或者4.8.相信我,这片绝对值得进电影院看.
  看卡司阵容已经厉害了WORD哥.导演梅尔梅尔·吉布森,超凡小蜘蛛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男主德斯蒙德多斯,精灵王雨果维文演他爹,阿凡达萨姆沃辛顿演他的连长上司.梅尔·吉布森曾经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从演员到导演,他的作品一直伴随着我,只是近年作品少了.安德鲁加菲
尔德对戴斯蒙德多斯这一角的演绎,在影片后半部分的战场戏份中尤显精湛.雨果维文虽是配角,但老戏骨演技不是浪得虚名,男主他哥先报名参军回家餐桌上那段就是演技高峰,还有后面军事法庭那段.
  电影剪辑简洁干净,没有多余的场景,比如一开始德斯蒙德和他哥比赛爬山和打架差点失手把他哥给灭了的两幕,就干净利落地交代了德斯蒙德的成长环境和不愿拿的原因.上一幕他还在和女主美女护士表白,下一幕一个镜头,德斯蒙德老妈坐在餐桌边,女主护士的从她的背后端过一盘菜,两人神态亲昵,德哥紧挨在门外认真看书学习医疗技术.一个镜头就说明两人关系确定,得到家庭的认可,德哥学习医疗技术为以后参军当医疗兵打下了伏笔.
  节奏张弛掌控良好,梅尔·吉布森宝刀未老.吉布森很清楚如何愉悦观众,该残暴的时候残暴,该煽情的时候煽情,简单,粗粝,不拖泥带水,很明智的没有去刻意追求对本片而言〝毫无价值〞的所谓〝内涵〞.前一小时文戏铺垫,后一小时除穿插短暂的战友交流外,就是子弹横飞,爆炸满天,各种爆头.断肢.各种脏器外翻流血……超写实的摄影风格和壮观的爆炸场面无情地传达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这可能是近年来《拯救大兵雷恩》之后最无情最血腥的战争场景,足以让人感到不适,如坐针毡.残酷的画面带给观众的不会是变态的享受,几乎没人会在这段之后会对地狱般的情景有任何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