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生前身后的影响
活动成员:全班分为10组,组长负责协调
活动意义: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更深一层了解苏轼,苏轼是读书人的全民偶像,也是平民世界的知心朋友,一个不一样的唐宋八大家,一段不能被忘记的文化传奇。这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化巨人,这是一个活得精彩的真心英雄。为何有如此高的评价?
活动要求:收集苏轼的资料,整理资料,从资料中出佐证,
活动成果:运用材料形成文字,完成小组总结,以组为单位课上讨论,评比
课堂相关资料:
(一)知识卡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对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等均有涉猎,学识广博。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
称“三苏”,且与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同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宋四家”。而在词的创作上,他开创了一代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得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并颇有政绩,因此深得民心。
大约过了十年,王安石罢相,何正臣、舒亶、李定等新进官僚又从苏轼诗文中深文周纳,罗织罪名,制造了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经过几个月的折磨,他侥幸被释,贬谪黄州,后又改贬汝州。元丰八年神宗病死,哲宗年幼,高后临朝,起用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师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他在某些问题上又与旧党发生分歧,于是在元祐四年出知杭州,后又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又贬斥元祐旧臣,苏轼又成新党打击对象,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正如他的《自题金山画像》所言“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直到元符三年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1101年7月死于常州。
苏东坡突围被贬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生性旷达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的苏轼还是在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下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识拓展)
(1)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可惜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传播媒介,沿途百姓不认识这就是苏东坡。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全部遭遇还不知道半点起因,苏东坡只怕株连亲朋好友,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都想投水自杀,由于看
守严密而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这一步之境地的则是一小人。一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
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挤眉弄眼的小人。《东坡突围》(2)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林语堂《乐天才子苏东坡》(3)他是北宋的试探领袖,诗词书画无不独领风骚他曾经平步青云,位居高位,也曾经颠沛流离,九死一生,他是读书人的全民偶像,也是平民世界的知心朋友,一个不一样的唐宋八大家,一段不能被忘记的文化传奇。这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化巨人,这是一个活得精彩的真心英雄,在进一千年的时空中,感染、感动着他身边周围生前身后无数的人,公元1037年,他出生在四川眉山。此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命,在未来会以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的人生影响着世间的人们,而他的一生就像一部美妙的大片一样自始至终正酣和撞击着每一个走进他的看客,苏轼曾经创造了北宋科举历史上的“”“最高分”,
拥有了全民偶像的殊荣,他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坛领袖,也是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曾经青云直上、指点江山,也曾经几起几落、生死未卜。四十五岁被贬黄州,五十九岁被贬惠州,六十二岁被贬儋州。他的经历中似乎多了几分坎坷和挫折,但是也许恰恰是这样的苦难经历造就了他独特而新鲜的魅力,于是,当我们回望他六十六年的人生就会发现: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滴结合在苏轼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绕梁!《百家讲坛》
发布评论